7月29日下午,锦西石化公司文化宫前所未有地热闹,从全市各地赶来的听众1200余人,聆听了著名文化学者于丹的讲座“感悟中国智慧”。
于丹,现为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中国古代文学硕士、影视传媒系主任、影视学博士、文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百家讲坛主讲之一,也是著名的电视策划人。2006年10月以来,于丹教授先后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上解读《论语》和《庄子》。从此红遍全国,受到各地学生的热捧。于丹品《论语》、《庄子》使国人重新拾起了自己的文化瑰宝,她的讲座中介绍了许多我们现代人所需要的哲理,在这纷繁复杂的快节奏中国社会中,无论男女老少都需要一位孔子、一位庄子相伴,来缓解社会带来的压力,于丹引导人们在经典中寻找心灵的慰藉。
中国移动高端讲坛特邀于丹前来讲授“感悟中国智慧”,引导人们阅读经典,感悟生活,体味文化的内涵,给滨城市民带来了一场文化盛宴。
在讲座现场,仅容1000余人的文化宫座无虚席,而且在过道之间,两侧出口处,还站满了热情的听众。一个早早就在现场就座听众告诉记者:“早就听过于丹的大名,也看过她的电视节目,今天一定要到现场来看看真人讲演。”
于丹用她的知性之美和强大的文化感召力吸引了众多的听众。在听众之中,记者看到不仅有白发苍苍的老者,更多的则是年仅十几岁的孩子。一位家长说:“趁着孩子放暑假,特意带他来听于丹的讲座。于丹教授的讲座不仅能教育我们大人,更重要的是给孩子树立一个阅读经典、了解中国文化传承的观念。”
于丹教授从“文化”二字讲起,她说,周易的《易传》中有云:“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就是观察世间人间万象,再来流化人心,在天下形成一种价值观,一种生活方式。文化不只是经典,不只是要背诵的诗章,真正的文化,是我们每个人身处其中的一种感受,在海天之间可以理解一种情怀,可以触摸到的一种历史底蕴,是我们每一个人可以感知的一种生活方式。
于丹赞美说,葫芦岛有山长城,有水长城,有亘古不断的文化渊源。从秦始皇东临碣石,这个地方就竖起了不朽的坐标,从仰韶文化时期起这里就开始有了人类文明的活动。大家熟知曹操的《观沧海》,这个诗篇中的文化情怀,千百年来涤荡过无数人的生命。“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在那样一个秋风萧瑟的情境里,远远地看着一片沧海,看见的不是喧嚣不是澎湃,而是在一片辽阔的宁静之中,人与万物自然的那种精神往来,秋风萧瑟,波浪翻滚,天地之大春秋待续,“日月之行”,“星汉灿烂”,都是亘古不变的情怀,让人一眼望断古今沧桑。在葫芦岛的山长城,水长城之间,你可以触摸城砖中的每一个纹路,可以凝视大海波涛,可以去穿过历史聆听那里面安静的声音,所以,在葫芦岛,我们对文化的感知是得天独厚的。
于丹从中国文化的源头儒释道三家讲起,讲到当今人们如何舒缓生活的压力,明确人生的坐标,讲到孔子的“孝”至今仍然有重要的意义,讲到怎样教育孩子,讲到如何实现“仁爱”,讲到如何与人相处,讲到如何看清自己的内心……一个个简单的哲学故事,透露出深奥的人生道理,现场观众听得如痴如醉。
于丹将自己积累和升华过的儒家、道家、佛家的传统文化注入听众的心中,告诉人们用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去影响自己,影响他人,从而达到共筑道德家园的目的。因为在中国的文化背景下,如果我们不适当从古人的智慧结晶中提取适合自己的文化营养,就很难找到自己心灵的归属。
听众于先生在散场时久久不愿离去,他说:“听了这场讲座获益匪浅,于丹教授的很多话都值得人深思。确实,我们平时都忙于工作,忽视了很多事情。”
听众吴女士是带着孩子来的,她告诉记者:“趁着这个暑假,不用带孩子走太远,只要在葫芦岛,看看兴城古城,看看九门口,看看大海,相信我跟孩子都能体会到很多人生的道理。”
于丹教授的讲座结束了,但是“于丹热”在葫芦岛定然不会褪去,文化之风早已吹遍滨城。据介绍,中国移动高端讲坛还将邀请易中天、翟鸿燊、张召忠、郎咸平等一大批重量级的大师前来葫芦岛,讲授文化、经济、军事、商务等各方面的知识,必将带给听众不寻常的视听体验,进一步推动我市的文化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