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服务业的兴旺发达程度是衡量城市现代化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而高科技、高附加值和高就业率又是现代服务业发展总体水平的重要标志。那么,作为长期靠工业支撑的本市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如何,又该怎样加快发展,成为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课题。
城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经过“十一五”期间的发展,本市服务业规模不断壮大。2010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实现212.8亿元,比“十五”末期增长89.1%,年均递增17%;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0%。本市经济增长由主要靠第二产业拉动,逐步变为二、三产业共同拉动。
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日益增强。2010年,全市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165.4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41.2%。全市服务业从业人员达到50万人,比“十五”末期增长25%,占全市从业人员的40%,成为吸纳就业重要载体。
新引擎的马力还不够强大
增速放缓、发展不均衡成为我市目前服务业发展表现出来的主要问题。2010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增幅比GDP增幅低2.7个百分点,三个县区增加值占比低于全市平均值。结构不均衡。除商贸流通等传统服务业外,金融、文化、物流、旅游、科技、商务、会展等新兴业态比重偏轻。服务业聚集区建设落后于工业园区建设,无管理机构、无专项发展规划、无管理规范成为主要表现。
对于这个新问题,市统计局普查中心的朱丽红提供了数据佐证。她说,普查发现,我市交通运输、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传统产业的主导地位并未改变,分别占服务业GDP的19.7%、22.3%和6.1%。现代物流、IT、金融保险等高附加值和带动高就业率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总体水平仍然偏低。
我市服务业结构缺乏合理性,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的发展严重失衡。作为为生产活动提供中间投入的生产性服务业,即现代物流业、金融服务业、信息服务业和商务服务业发展缓慢,和居民服务业等为老百姓提供终端服务的生活性服务行业相比,增长速度明显滞后,差距很大。
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角度分析,工业发展进入中期之后所面临的产业升级,一定离不开服务业的配套发展。例如,现代工业所必须的人员培训、金融支持和物流配送等。我市作为重工业城市,产业升级问题也难以规避,而我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是个短板,对我市工业的产业升级必将缺乏有力的支持。
普查中还发现,我市现代服务业从业人员结构不合理。批零业的从业人员比重在服务业中较高,为13.7%,反映出这个行业对我市就业率的贡献较大。而对经济效率和技术创新起着关键作用的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所占比重仍较低,以法人单位为例,我市从事服务业的从业人员本科以上学历的合计3.4万人,其中70%以上集中在教育、卫生、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领域,说明我市生产性服务业依然缺乏足够的高素质的从业者。此外,精通国外法律、国外市场的国际型和开放型专业人才十分紧缺。这些因素不但影响了葫芦岛市服务业内部结构升级,也成为我市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的阻碍。
新闻链接:
服务业与第三产业从产业划分上是同一个概念的两种不同的表述方式。现代服务业是伴随着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产生,用现代化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服务方式改造传统服务业,创造需求,引导消费,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高层次、知识型的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的服务业。现代服务经济成为了现阶段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力量,服务业的兴旺发达程度也是衡量城市现代化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记者 吴宏图 任彦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