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葫芦岛人才网_www.hldjob.com】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职场薪闻 > 其他频道 > 最新资讯 > 民企社保:冷热不均待提升
民企社保:冷热不均待提升
作者: 时间:2011/12/1 阅读:584次

  【核心提示】一直以来,民企实际参加养老保险的积极性不高。我市自2008年底开展扩面行动,部门联动,各方配合,全力施策,目前这一状况大有改善。但仍然存在一些诸如企业不是全额缴费或给部分人员缴费等不容忽视的问题。


  11月15日,成大方圆的会计来到市社会保险局,为该公司几十名员工缴纳了养老保险。这是我市民营企业为职工踊跃投保的一个缩影。


  据市社会保险局相关人员介绍,该局工作人员分片深入机关、乡镇、民企、事业单位送政策法规、基本知识上门,耐心地跟参保单位、人员算清经济账、长远账,并组织参保多年的民营企业老板和职工现身说法,用身边的典型推动,出现了民企带个体、干部带亲友、老板带民工踊跃投保的喜人景象。近几年市本级民企参加养老保险户数逐年递增,现共有308户,尤其是工作人员每天都要接到很多企业打来的电话,咨询养老保险方面的问题。


  民企力推养老保险缓解用工难


  最近一段时间,市社会保险局核定二科的王科长非常忙碌。她对记者介绍道,以前在民企推行养老保险非常困难,而今年情况却大不一样。王科长说:“目前参保情况应该说,比前几年形势要乐观,企业对社保这一块也是更加重视,积极性有很大提高,每年都增加了大量的投入。”


  据了解,为了缓解用工紧张问题,我市企业纷纷出招苦寻对策。一些企业开始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通过此举来吸引新员工,留住老员工。


  去年,兴城一民企只有100多名员工参加了养老保险,面对全年生产形势大好的情况,今年公司为所有员工缴纳了养老保险。该公司的负责人说:“目前企业发展也比较大了,公司为了留住老员工,大力宣传,整个养老保险普及工作目前基本达到了全员参与。”在公司各个车间,经过参保后,几百名工人工作热情高涨。


  而有些民企为了企业的长久发展,一直坚持为企业全体员工缴纳养老保险。如八家子矿业有限公司为1058名员工、鑫海市政为300多名员工、益丰集团为150名员工、凌河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522名员工、百胜餐饮公司为104名员工缴纳养老保险。鑫海市政一员工对记者说:“公司给我们交了养老保险,能给我们老有所养提供依据,能为我们子孙后代解决后顾之忧,能使我们在企业安心工作,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除了养老保险,目前,许多民营企业还为包括外来务工人员在内的普通员工缴纳其他险种等社会保障福利,让他们更安心在企业工作。益丰集团企业员工马小姐说:“公司除了给我们工资之外,平时还有很多福利。其中包括养老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等,我感觉工作很踏实。”


  个别企业逃避为职工缴纳社保的义务


  不过,记者还了解到,一些民营企业只为部分职工参保,且基本上都是中层以上干部及一些特殊岗位及特殊关系人员。不仅如此,很多企业只按最低工资标准参加社保,或者五险只缴一两种来逃避为职工缴纳社保的义务。


  不久前,一家小型商贸公司在我市注册成立,它小到只有五六名工作人员,还没来得及签合同,这个公司的员工就已经参与到公司的运营中了。


  这家公司的总经理姓杨,靠自主创业起家的他目前经营旅游、机票等行业。这类行业门槛低,但价格竞争激烈,利润空间小,是不折不扣的低产值行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低产值的中小型企业没有选择,只能以小搏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夹缝中去最大限度地获取利益。中小企业给员工办理社保,无疑是一大沉重负担。杨先生说,很多企业会因为员工缴纳社保而支撑不住,最后落得倒闭的境地,所以为了节约成本,企业使用兼职人员和临时工也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而不给员工办理保险也就很常见了。


  王科长说,目前,为了减少成本,很多企业不按照员工的实际发生的工资总额为其缴纳,而采取最低基数标准缴纳。


  服务行业参保率明显偏低


  记者走访了市区的一些家政、娱乐以及餐饮等场所,发现这些服务行业的参保人数少之又少。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服务行业的参保率如此低呢?


  记者了解到,服务行业的劳动者本身收入不高,养老保险中个人承担的部分对他们来说是很大的负担。而且这些从业者的工作时常变换,很多人担心不能交满15年的社保金。同时他们也担心缴纳了社保金后,就会像签订劳动合同一样受到制约,想换工作就不方便了。


  此外,一些企业本身规模不大、经营状况不稳定,不愿为员工缴纳社保金,也是参保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


  11月26日,一家政公司的陈老板面对记者的采访,直言不讳地说,为了减少承担社保的费用,企业一般不轻易与员工签订正式劳动合同,而是签“用人协议”


  彭小姐在新城区教育园区一家美容院上班已将近一年,当初来美容院时公司并没有和她签合同,办理社保就显得更遥远了。在上班期间,彭小姐感触最深的就是人员流动性很大。很多员工上班后,很短时间内又辞了职。正是因为没有一纸合同的限制,员工们走得很随意,而社保,他们往往也不在意。彭小姐尽管对国家社保政策有所了解,但她更关心工资收入及工作环境。她无奈地说,就业形势严峻,说是双向选择,但对于很多求职者来说,往往处于被动地位,很多愿望无法得到满足,比如社保,很多员工是不敢跟老板提起的。


  从事酒店管理工作的王先生去年主动向任职的公司提出办理社保,公司为他办理了养老保险和医保,他个人每月承担120多元。让王先生没想到的是,随后他的岗位津贴等各项补贴便被取消了,算下来,自己的收入减少了不说,这一份保险让他感觉是自己在出全部的钱。


  签订劳动合同、要求企业为自己买个人保险也是26岁的小明最大的奢望。从19岁中专毕业就来市区打工的小明,这些年一直没有哪份工作干长久的,不是因为他不愿意与企业长期合作,而是因为自己的中专学历注定只能在一些小的民营企业中求得一席之地。小明说,自己干得最久的一份工作,就是目前在拥有多家连锁店的一家眼镜店,已经7个多月了。至今小明不敢签用工合同,养老保险也就更不敢想了。


  从业人员参保意识淡薄


  市社会保险局王科长分析道,首先是私、民营企业职工初始目的是以找到工作、获得报酬为主要目标,对养老保险没有考虑或不敢奢望,加上对政策的不了解,不知道如何向雇主要求或争取社会保险的各项待遇。同时,受传统就业观念影响,人们普遍认为私企、民营企业不是正规单位,没有长远打算。其次是这些企业的从业人员大多是外来工、农民工或年轻人,对养老保险等问题考虑得少。还有些人认为自己是外地户籍,工作不稳定,流动性大,今后还要回家乡,参保有麻烦。尤其是农民工,农闲季节打工,农忙季节回家,根本不存在有参保意识。种种原因的存在,私、民营企业的从业人员在劳动保障上往往处于弱势地位,特别是在当前就业压力大,工作不稳定的情况下,职工普遍不敢对企业提出更多的要求。


  另外,一些企业钻社保政策的空子,将企业承担的养老保险费“象征性”地随工资发放给职工个人,鼓动职工以个人身份参保,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职工要求企业参保的意识。


  王科长表示,随着2011年7月1日《社会保险法》的颁布,相关实施细则也会相继出台。社保是有一定法律依据的,企业或用人单位都必须通过登记、申报等程序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费,对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可依法予以相应的处罚。(记者 王萍)

来源:葫芦岛日报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