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记者在建昌雨润集团建设工地采访,一名农民工告诉记者,力工一天的工资是100元,那还难找,技术工种的农民工一天工资在200元以上,到沈阳等大城市打工给的就更多了。建昌一家民营企业招工,找不到人,都到外面去了,理由是外地赚钱多。劳务经济现已成为建昌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近年来,建昌县委、县政府为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一直注重抓好劳务经济,建立基地,培训农民,提供各种服务,每年都有10多万农民出外务工。建昌成为国家“劳务输出示范县”、辽宁省“劳务输出试点县”后,有了这个金字招牌,建昌的农民工就更吃香了。
去年,建昌县有13万多人出外务工,就地就近务工一万多人,劳务收入15亿多元。
截至目前,建昌县已经完成了17个乡镇的农民工服务大厅建设,实现了职业介绍、维权、劳务输出、政策咨询的“一站式”服务。县就业和社会保障中心已投入使用,改变了全县无职介场所的状况。在对全县的人力资源情况进行第六次普查后,摸清了人力资源底数,并录入数据库,实现了全部乡镇的网络数据信息与市、县共享。建昌县还由财政出资建立就业培训基地4个,有教职员工200多人。
针对外出务工农民体力好、技术低的实际情况,建昌县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订单培训、定向输出、强化维权“三位一体”的服务农民工的工作模式,技能培训涉及电焊、电子、计算机操作、机加工、叉车和装载机器等10多个专业,就业率达80%以上。
针对10多万农村富余劳动力中有80%从事建筑行业的实际,建昌县及时调整培训结构,建昌职业中专和当地的农民工培训基地共同培训农民工,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有的增加了木工、瓦工、架子工、钢筋工等工种的技能培训,使农民工通过培训,取得了职业资格证,增加了就业的稳定性,收入也大幅度提高。
建昌的农民工已经成为品牌,在全国叫响,南至深圳、武汉、上海等。
在日本、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建昌每年都有3000多名焊工在这些地方务工,他们一般是开春走,腊月回来,收入少则四五万元,多则10几万元。劳务经济已经真正成为建昌县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记者 刘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