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7天长假,当我们坐在温暖的家中、品尝着美酒佳肴、一家人欢聚在一起其乐融融的时候,有许多人却依然在岗位上坚守,给我们送来了温暖、光明和安康。努力工作的人是美丽的,春节长假里仍然坚守岗位努力工作的人更加美丽。
供暖司炉工饺子在锅炉边上吃
“在锅炉房过年,对我们来说太平常了,每年都是这样。你问我们心里咋想的,这活儿总得有人干,只要家家户户屋里都暖暖和和,我们付出点儿也值得。”说这话的是司炉工苏志国师傅。
正月初六晚上7点多钟,记者来到天正供暖公司新城区锅炉房时,苏师傅正与另外一位司炉工金师傅一起忙着往上煤提升机里推煤。苏师傅告诉记者,他家住兴城市元台子乡,在天正供暖公司当司炉工已经8年了,他的工作就是烧锅炉。每年过年总有几天必须在锅炉房度过,有时正好赶上年三十儿当班,饺子就在锅炉边上吃。
“我们还算不错,不管咋样,3天才能轮上一个班,好歹还能跟家人团聚,我们主任每天都得来,除夕也不例外。”他顺手指着站在一旁的车间主任孟严说:“我们主任已经连续12年没回家过春节了。一到春节,他就提前把老婆孩子送回抚顺的老丈人家,然后盯在锅炉房,就怕烧不好,用户不满意。”
孟严坦言,家人刚开始还有点儿不能接受,但现在早就习以为常了,因为供暖工作的性质就是这样,过年不但要坚守工作岗位,而且还要比平时做得更好。按照规定,正常情况一天掏炉灰可以同时停两个小时炉,而过年则24小时不停炉,轮换着掏炉灰;正常一天烧煤约140——160吨,而过年期间每天得烧将近200吨煤。“过年合家团圆,一大家子人聚在一起,一般都睡得比较晚,温度稍低就会感觉冷,所以就得多烧。”
孟严向记者介绍,为了保证供暖质量,节前,公司专门派人到热用户家中进行走访调查,帮助个别低温用户查找原因,及时抢修,目的只有一个:让每个家庭都能温暖过年。
走出锅炉房,寒风瑟瑟,但望着万家灯火,记者却不觉心生暖意。(记者 龚晓荣)
南票区供水工时刻想着正常供水
1月22日16时,李昔文准时来到了位于南票区九龙街道兰甲屯村的工作单位——平时只有他一个人的南票区供水站,每天有500吨饮用水从这里输送到区里750户、3500名居民家中。
记者走进干净整洁的供水站泵房,发现这个泵房内没有供暖设施,只有一个电暖风。已连续4个除夕都值班的李昔文没有一句怨言,却高兴地向记者介绍起供水情况。他说:“区里去年10月份开始实施城市饮用水升级工程,我负责的城区段居民目前已经实现24小时供水。按照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区住建局组织施工队伍对供水站水源进行了集中改造,更新了变电设施,新增100千伏变压器1台,新上大功率抽水泵2台,使日供水能力达到1000吨,水质化验达到生活饮用水标准。12月份,工程竣工之后,区自来水系统首次实现了全天供水,当地居民特别高兴。今年是区里部分居民24小时供水的第一个除夕,我一定要做好供水工作。”
健谈的李昔文领着记者来到总控室,在微机自动给水控制器前,他说:“为确保供水安全,平时2台深井泵一台工作,一台备用。若工作的1号泵出现问题,2号泵马上就能开起来保证供水。”
李昔文指着1米外的远传压力表对记者说:“工作时间长了就有经验了。水压位于0.18兆帕左右就显示供水正常。夜里熄灯后,压力表上明亮的电频显示的水压仍能看得清清楚楚。就是闭上眼睛,耳朵听一下水泵里的嗡嗡声就能确定供水是否正常。”
李昔文自2009年从事供水工作以来,4个除夕全都是在工作岗位上度过的!冷落了家人,56岁的李昔文觉得有些愧疚。(记者 翟新民)
供电客服中心党员抢着来值班
1月22日,农历除夕,19时40分,记者来到市供电公司客户服务中心,也就是市民熟悉的95598呼叫中心,今天这里是供电系统最繁忙的岗位,值班员忙着接听处理群众来电,在电脑上指挥各基层工区前往事故地维修。
中心副主任曾玲说,几天前中心就已经做好了节日值班安排,中心全体党员主动报名,要求除夕夜来值班。呼叫中心班长彭然已经连续3年没有回家过除夕了,“过年了,保证客户用好电,我们心里就高兴!除夕夜,我们坚守!我们自豪!”彭然笑得甜美可爱。客服中心团支书王昱从参加工作以来,每年除夕夜都能看见她坚守在岗位上的身影,第一个来,最后一个走。王昱说:“除夕值班是一种光荣,我们以坚守、忠诚、敬业的方式,带给万家光明,迎接龙年到来,太幸福了!”党员宋艳玲今年刚刚结婚,婆家早就备好年夜饭迎接新媳妇到来。“我不能放弃与党员团队一起除夕值班这个难得的机会,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时候到了!错过这个值班日,那就得等到明年了,在家里发挥作用的时候多着呢。”艳玲向丈夫解释道。
连续10多个小时的奋战,值班员舍不得浪费时间吃东西、喝水,生怕漏掉一个电话。大家自始至终保持着最佳的状态,以一颗真诚的心为每一位用户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因为大家知道,除夕是万家团圆的时刻,千万不能让用电户家里因为故障而停电。
记者了解到,从除夕至正月初六,95598系统共受理业务2930余次,受理电力故障报修465次,指挥出动抢修人员2325人次。咨询查询业务量高达2433次,投诉0件、举报0件,圆满地完成了春节期间保供电工作。(记者 佟向群)
交警巡防二大队无条件坚守岗位
1月22日,农历除夕之夜,记者与市交警支队巡防二大队交警一起“执勤”。
“巡防二大队辖区位于繁华的老城区,春节期间辖区内大型商场、车站附近的交通秩序都需要维持和疏导,一些重点区域更是不能放松。春节期间还是酒驾等违法行为多发期,这些都会给交通管理带来不小的压力。越是节假日,我们越是要坚守岗位!”在百货中队执勤室里,大队长刘忠铭一边给记者介绍情况,一边和民警整齐着装,准备上路执勤。今年已经是刘忠铭连续3年除夕执勤。“说句心里话,谁不想和家人热热闹闹地过个年,但是谁让我是交通警察呢?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得无条件坚守岗位。”一同执勤的中队长于世龙笑着说道。
在除夕执勤的民警中,最让人感动的就是辅警李鹏飞,他今年30岁,孩子刚刚3个月。大队领导要给他调班,可他毫不犹豫地谢绝了。记者问他,家人没有怨言吗?李鹏飞说:“除夕执勤,我觉得非常有意义,警察就得有警察的作风,有牺牲精神才行。我的妻子也很理解我。”“今晚我们大家一般都会给家里打个电话,弥补一下心中的遗憾。”李鹏飞补充道。
为保障节日期间的道路畅通和安全,众多交通民警牺牲了与家人团聚的宝贵时光,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奉献着。当新一年的钟声敲响时,一夜无眠的交通民警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迎来了崭新的龙年。(记者 胡晶晶)
锦西石化蒸馏4班没有一个人缺岗
“今天,我们是早8时接的班,班里13人一个不落全部到岗。别说今天了,就是大年初一、初二零点接班时,也没有一个迟到的。坚守自己的岗位,是我们应该做的。”锦西石化分公司蒸馏车间4班班长李铁军自豪地说。1月26日(初四)早8时,蒸馏车间4班接班,这是他们春节假期第3次交接班,没有一个人缺岗。“我很感谢班里的照顾,大家克服困难帮我替班,让我除夕那天回到老家过了个团圆年。”加热炉操作员丛广锋激动地说。今年26岁的丛广锋去年7月份才结婚,直到春节前也没回上吉林白城老家一趟。年前,班里其他员工得知情况,主动帮忙替班让丛广锋回老家过年。为了赶回来上班,丛广锋和爱人大年初一就坐上了返程的火车,回到葫芦岛已经是初二零时15分了,丛广锋没有回家,从车站打个车就直接上班了,赶上了交接班。“我负责的是动力设备维护检查,每一个小时就要检查一次,这个泵是整个装置的心脏,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偏差,要不然就影响整个装置运行了。”今年45岁的马艳香在动力设备维护检查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20多年,这么多年来,她一直把工作放在第一位。
李铁军介绍,4班一共13人,4名党员,4名大专毕业生,整体素质很高,蒸馏车间作为炼油的第一道工序,大家都知道责任重大,全部坚守在岗位上。
春节期间坚守在岗位上,对于这些长年奋战在一线上的职工来说,很平常。(记者 赵云梅)
连山区人民医院迎来10个新生儿
在春节这个万家团圆的时刻,医院值班的医生是怎样过节的?1月29日,记者来到连山区人民医院,在一楼儿科主任袁霞的诊室内,七八个成年人带着4个婴儿正在排队看病。
袁霞给孩子看完病后,总要耐心地指导家长怎样给孩子喂药。她告诉记者,年前,门诊患者就特别多,尤其是婴幼儿患病毒性腹泻的更多,主要症状都是呕吐、腹泻,家长心疼孩子,诊断开药后,家长还是围着大夫不断询问。节日期间,一些孩子因为饮食不当或走亲访友引发流行性感冒的也很多。长假期间,儿科有近10名患者未能出院。正月初三,袁霞准时上班为住院患者及门诊病人看病。在记者采访过程中,不断有患者来就诊复查。
随后,记者又采访了该院妇产科杨慧颖主任。杨慧颖告诉记者,除初一、初四外,其余几天假期她都在医院里值班。病情就是命令,她的手机24小时开机,只要有患者需要她,她就会在第一时间赶到医院。记者了解到了杨慧颖的节日工作表:除夕值白班,做了一个卵巢囊肿蒂扭转手术;正月初二白班连夜班,做了3台剖宫产手术;初三一大早,做了一台剖宫产手术;初五,早晚各做了一个剖宫产手术;初六,做了2台剖宫产手术;初七接受记者采访时,刚做完一个手术。杨慧颖说,节日期间,连山区医院共迎来了10个新生儿。(记者 孙玉欢)
环卫工人“过年也得守点儿”
“昨天晚上爆竹皮还真不少,今儿个早上送出好几车。”“放假了,早上可以晚点儿出来呗。”“那可不行,过年也得守点儿,3点多就出来,6点前必须扫完,扫不完影响下一个班。”农历大年初一,记者在龙湾大街茨山河桥头遇到了正在当班的市环卫处龙湾大街清扫二班班长杨丽英,跟着她一边巡查保洁一边聊天儿。“过年了,虽然爆竹皮多点儿,清扫费点劲儿,但是一大年就这么一回,大伙儿喜庆,我们累点儿也不算啥。环卫工作,只清扫了还不算完,白天得一直看着,这道儿上不能有一丁点儿垃圾。”杨丽英嘴上说着话,手上可没闲着,把散落在马路牙子上的爆竹皮和烟头儿扫进自制的大塑料袋中。“看见没,一点儿尘土也没有。为啥?这扫帚前面都绑上了塑料绳,可管用了,扫起地来就像家里用抹布擦地一样,可干净了。这是跟外地学的。”杨丽英说起她的新式扫地武器很自豪。“过年不放假哪儿也去不了了?”“可不是。干这个活儿脱不开身,有啥法儿。环卫处上千号人不都这么干呢吗!过年了,更得有个好环境不是。今年80岁的老妈在我家过年,明天,兄弟姐妹都来我家,老妈也盼着呢。住得都远,平时想聚在一块儿也难。”杨丽英为不能腾出更多时间陪陪老母亲而十分内疚。
看着杨丽英冻得通红的耳朵,记者劝她到附近的机关大楼里暖和暖和。“那可不行,这道儿上不能没人。再坚持一会儿就该下班了。”杨丽英回绝了记者的提议。
在杨丽英身后,龙湾大街赏心悦目,干净整洁。在春节假期里,正是有了成百上千个“杨丽英”的坚守,城市的大街小巷才有了保持不变的洁净。(记者 刘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