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过年时,许多市民发现,一些领域出现了“服务真空”,很多城里人感到生活的不方便。尤以家庭服务业最为突出:家里没人送水了,钟点工不来了,送外卖的没人了,电路坏了也没有人修了……
据了解,我市家庭服务行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和市场的优胜劣汰,现有家庭服务机构200余家,其中登记注册的专营机构有40余家,他们专业性比较强,管理服务比较规范;兼营机构和证照不全的有160余家。从服务领域看,除月子护理、搬家、保洁等服务项目外,家庭教育、家务管理、医疗保健、居家养老等新兴服务也进入家庭服务范畴,同时还向企业单位、居家生活提供物业管理、水电暖安装、家政培训等服务。近年来专业送餐、医疗服务、家教、学生接送、婚庆等新型家庭服务也有迅速发展。
目前我市家庭服务业常年从业人员近15000人,大多为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进城务工妇女,年龄一般在40至55岁之间,其中女性占70%,农村人员占65%。40家专营机构现有行业管理人员150人,多为下岗失业人员。我市家庭服务行业为解决再就业问题起到了支撑作用。从家庭服务的市场来看,我市有40%的家庭使用过家庭服务,其中搬家服务、保洁清理、管道疏通、保姆、医疗护理、幼儿接送等使用率最高。
【良莠不齐乱象不少】
“当前,我市家庭服务行业总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个性化的家庭服务产业尚未形成,整个行业显示出小、散、弱的局面。”市政协专项调查后认为。家庭服务产业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不少,主要是社会对家庭服务行业认识不够。受传统意识的影响,很多人仍然把家庭服务业视作服侍人低人一等的行业,称之为保姆行业。因此碍于面子,许多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和农村待转移就业人员宁愿无事可干,也不愿从事家庭服务行业。
市场准入门槛较低,行业标准缺失。家庭服务业除职业介绍、婚姻介绍分别需要劳动和保障部门、民政部门前置审批许可外,从事其他服务均无需前置审批,也不需要风险担保、资格证、技能证等,又不受场地限制,使得家庭服务质量良莠不齐。常有一间门面、一张桌子、一部电话就能开张营业的现象。
国家对家庭服务行业的行业标准制定滞后。家庭服务是一个大类,内分很多服务项目,且各项目之间服务性质和要求迵然不同,服务标准缺失导致行业监管无从开展。我市的家庭服务行业起步晚,行业内部自我约束、管理、教育、服务的行业协会尚未成立,经营者之间缺乏交流与协商,经营管理各自为政,很多服务项目的服务标准和质量要求均靠主雇双方口头议定,一些家庭服务公司在招聘从业人员时存在“五不”现象,即不收身份证复印件、不看学历、不查资格等级证书、不填登记表、不检查身体,在实际工作中容易引起劳务纠纷,主雇双方合法权益难以维护。
市场供需矛盾比较突出。我市专业家庭服务总体上供给不足,服务企业及从业人员自身能力有待提高,服务项目没有形成品牌优势,市场供求信息不对称,家庭服务供需总量和供需结构上都存在不相适应的问题。一方面,居民对家庭服务需求迫切,如月嫂、幼儿看护、学生接送、医护和临终关怀等特殊服务找不到服务人员,不敢轻易接受服务;另一方面,家庭服务企业管理水平有限,大量家庭服务人员因信息闭塞,不知道谁要服务,需要什么服务或缺乏相关职业技能等原因,不能及时提供服务,闲置待业时间较长。三是家庭服务业良莠不齐,市场混乱,有很多正规的从事家庭服务的人员工资偏低。
家庭服务人员缺乏培训,素质不高。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对现代家庭服务理念知之甚少,绝大部分从业人员上岗前未接受正规的专业培训,多凭经验做事,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有的甚至酿成了重大事故。目前针对专门培训只是市人社局和市总工会开过培训班,原有一家家庭培训学校因经济能力有限后关闭,但参加培训人员仍然较少,一部分人员参加培训是为了转移到经济发达城市就业,且多数已成功转移。留在本市就业的家庭服务人员,因经济基础较差大多不愿花时间和资金参加培训,加之业务又无需持证上岗,因此他们宁愿为了低廉的劳动报酬不加培训而尽快上岗。此外,部分家庭服务企业有培训能力,但担心培训后员工流失,同时其培训未纳入政府补贴范围得不到相应扶持而只得作罢。
行业监督管理机制有待加强。家庭服务的行业自律和企业诚信体系建设滞后,同时部门监管没有到位,致使家庭公司、家庭服务人员、用人家庭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大部分家庭公司没有与录用的家庭服务人员签订劳动合同,没有为其购买社会保险;提供家庭服务时没有与用人家庭签订服务协议,三方的纠纷和争议时有发生。不仅严重侵害消费者利益,也留不住服务人才,更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声誉和长远发展。与此同时,登记注册企业超范围经营、无证经营现象比较普遍,家庭服务的街头广告、楼道广告随处可见,违规操作和短期行为比较严重。
【合力打造“阳光工程”】
加快服务业发展,是我市实现经济发展转型的重要一环。家庭服务业无疑是其中的一个着力点。
市服务业委员会法规科负责人说,有关部门要形成监管合力,同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引导作用,逐步规范市场准入标准、收费标准、服务标准以及纠纷处理办法,提高行业整体素质。
现代家庭服务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保姆和佣人,而是一项复杂的、综合的、技能要求较高的服务工作。因此,要开展不同层次和内容的家庭服务职业教育和培训,强化家庭服务从业人员的专业化程度和综合素质。特别是我市家庭服务企业规模小,大多是家庭化的管理模式,远远不能满足现阶段的社会需求。要加强引导,培植一批品牌高、管理规范的家政服务企业。
家庭服务是一项社会性很强的工作,应尽快搭建完善的家庭服务网络平台,靠网络平台把企业、用户和监管部门连接起来,并及时发布供求信息和相关政策,打造惠及全社会的“阳光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