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杨家杖子莲花山社区,大多数居民都认识社区民警王林。王林是 2009年12月从部队转业后被分配到毛祁屯派出所担任社区民警的,3年来,他以社区为家,做群众所需,为群众排忧解难,社区警务工作开展得扎实有效,受到了辖区群众的称赞,他所负责的杨家杖子莲花山社区先后被开发区评为“和谐社区建设先进单位”和“基层平安建设示范单位”。
王林负责的莲花山社区是城中村,也是杨家杖子工农结合部,原有23栋居民住宅楼,2009年以来先后新建安置沉陷区和棚改区居民住宅楼42栋,同其他社区相比,这里住宅楼多、新迁入居民多、暂住人口多、新开业商业网点多,信息采集、人口入户核查的工作量也随之加大。王林除完成值班备勤等必要工作外,坚持扎根社区,带领社区治安协管员放弃休息,加班加点地到社区采集信息、入户核查。时间紧、任务重,王林就采取错时、弹性工作制,居民上班时他就在派出所录入信息,居民下班他上班,深入社区采集信息。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王林带领协管员入户核查4980户,走访登记常住人口13000多人,清理登记出租房屋48户,登记寄住、暂住人口234人,登记商业门市网点36家。
在去年公安机关信息采集录入攻坚战中,王林为保证采集、录入信息两不误,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任务,动员妻子叶娜利用双休日到派出所来帮忙录入信息,将每户调查情况输入电脑并打印成册,注明地理信息和置入装户图。王林向所领导承诺:“我保证不落一户,不漏一人。”这份自信,来自于他平日工作的积累。“入百家户、知百家情”的基本功,让王林有了用武之地。今年春节期间,外地一个派出所请求协助抓捕一名涉嫌故意伤害的犯罪嫌疑人张某。经了解,张某是王林管区的居民。所长把王林叫到了办公室,指示他配合行动,王林马上答道:“我知道张某的情况,他是我社区的重点人,曾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刑1年,我每个月都要找他谈话交心……”王林领着办案民警来到张某家,张某没在。有着平时和张某接触的关系,王林拨通了张某的电话,知道了张某在市区的下落。办案民警火速赶到,在张某的逗留地将其抓获。
在工作中,王林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积极落实上级“守护平安·干净社区”大型主题活动要求,访千家,送温暖,看望孤寡老人,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用爱心帮助弱势群体和特困家庭,用热心化解小纠纷、小问题、小矛盾。
去年12月的一天,王林正在社区一住宅楼入户核查,刚到一楼就听见楼上传来争吵声,他上楼一看,是安装太阳能的老板和顶楼的住户发生了口角。住在顶楼的腾女士不让在她家阁楼的平台上安装太阳能设备,怕挡光。为此,她70多岁的婆婆坐在阁楼的阳台上不下来,阻止安装太阳能。天气很冷,王林一边劝安装商让他们先回去,等改日协商好了再安,一面把滕女士拉到旁边说:“你婆婆这么大岁数了,你老公又在外面打工,不能拿老人的身体开玩笑啊,天气这么冷,冻出毛病咋办?让老人进屋说吧。”听了王林的话,滕女士将婆婆扶进了屋。为了将此事和平解决,王林往返滕女士和太阳能经销点好几次,最终安装太阳能一方答应在楼顶安装,不破坏防水层,如有损坏负责维修。协议达成后,腾女士和婆婆终于露出了笑容。看到双方都满意了,王林也很欣慰,因为自己的工作没白做。3年来,王林和巡防队员在社区为群众提供咨询121余次,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12件。
为方便居民办理二代证,王林在派出所主动把社区居民办完的二代证挑出来,然后打出名单,贴在小区公告栏上,通知大家到社区警务室领证。对年纪大或工作忙的居民,他就主动送证到家。王林还利用接待来访群众和走访群众的机会,向居民发放警民联系卡。现在,很多辖区居民有事就直接打他的手机,无论在警务室、办公室还是家里,他时常接到群众的电话,有报案的,有咨询问题的,有时半夜还会接到夫妻打架向他求助的……
在部队时离家远,不能照顾家里,分到公安系统后,离家近了,但王林几乎没有过一个完整的周末,而且越到节假日他的工作越忙,有时一忙起来可能几天不回家,还是不能很好地照顾老人和妻儿。但作为一名人民警察,他时刻把群众当亲人,视工作为使命,家里的事再大,也是小事,人民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这就是王林,他用一串串平实的足迹,诠释着一位基层公安民警无私奉献、兢兢业业、一心为民的警察情怀。(记者 郝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