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没有掷地有声的豪言壮语,却扎根于自己的工作岗位默默奉献;他是一名平凡而普通的领导者,却用满腔热情履行着肩上的责任。他就是我们身边的楷模,中冶葫芦岛有色综合利用厂厂长奚英洲。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
2011年,当公司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之时,综合利用厂的设备老化问题严重困扰着生产。当部分职工出现畏难情绪、对工作有些懈怠之时,奚厂长想:此时喊破嗓子,不如做出个样子!于是他和大家同甘共苦,策马扬鞭,克服生产中的各种困难,坚持奋战在生产第一线,使小品种金属的生产均超额完成产量计划,实现了生产的良性循环,为公司创效800余万元。
记不清多少个旭日微风中,他早早地来到生产现场,巡视检查!
数不清多少个万家灯火时,他与干部职工并肩作战,寻找对策。
工作中,工人们都被他这种精神所感染,高涨的热情代替了懈怠的情绪,都主动干、拼着干、比着干,看到这种情形,奚厂长紧锁的双眉舒展了,脸上露出了自豪的笑容。
管理要精,挖潜要细
近年来,公司面临的困境大家有目共睹。奚厂长深知,“大河无水小河干。”公司的效益直接关系着每一名职工的切身利益。就如何在困境中求发展,确保每一名职工的利益,他提出了“管理要精,挖潜要细,增效要实”,并倡导职工要学会过“紧日子”。身为厂长,他更是坚持做到事必躬亲,要求大家要有算账的意识,注重产出和投入的比例,对于现场设备,能修的就不换,能局部改的就不大改,对于确实要更新换代的设备进行各种方案的优化对比,把“紧日子”过“活”,为公司创新创效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就是凭着这种不服输的劲儿,综合利用厂在同行业中各项产品质量均处于领先水平,精镉回收率完成99.6%,硫酸锌回收率完成90%,锌粉回收率完成98.8%,99.99%金回收率完成98.5%,99.99%银回收率完成98.5%。
为开辟循环经济新途径,为公司寻求新的效益增长点,奚英洲把绝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了新产品研发上。
2004年9月至2005年7月,他主持并参与精硒工程的科研工作,利用硝酸氧化法提取精硒,成功生产出精硒粉和硒锭,使公司当年就形成月产精硒30公斤的生产规模。同年,他还主持了精碲的科研开发工作,利用电解沉积精碲的方法,成功生产出碲锭173公斤。
2007年底,在他的精心组织下,成功试生产出氯氧铋试验品及粗铋。在此基础上,他又结合企业原料和实际情况,提出了铋、锑回收的湿法工艺。2008年6月,完成从铅阳极泥回收锑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并借助原硫酸铜厂房,充分利用原硫酸铜系统及高纯研究所的闲置设备,以“合理搭配、充分利用”的理念,来完成铋、锑回收项目的施工设计。目前,该项目已成功运用。2011年,综合利用厂生产粗锑66.2吨,生产粗铋46.2吨。
这几项新产品的成功研发,不仅提高了公司稀有金属的综合回收利用水平,同时还为公司创造了一笔可观的效益。
走近我,温暖你
接触过他的人还有这样一种感觉,他不但是一位精于管理的行家里手,更是一位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兄长和朋友。
对待工作他要求甚严,从不含糊。小到设备缺陷,大到系统存在的隐患,他总是以全副精力投入,避免因思想上忽视使问题扩大引起不必要的障碍或事故。学习上,他时刻本着“活到老,学到老”、锲而不舍、与时俱进的钻研精神,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并常常告诫大家趁年轻多学点儿知识,积极主动地补充自己的不足,促进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生活方面,尽管他顾家不多,但他从不忘劝告别人要尽量克服困难,对得起家。他说:“我们从事生产工作的,要做与可做的事情太多,没多少时间顾得上家,有些事情要与家人沟通取得家里的谅解,在家的时候也要体谅家人,爱人在家操持家务很不容易。家庭工作要两不误……”这些朴实无华掏心窝子的话让大家感到了一位领导对下属的关心、一位兄长对弟妹的关切。尽管他对自己的妻子和女儿有太多太多的愧疚,可他对待职工却总是关怀备至,他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走近我,温暖你”!
这就是——我们身边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