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葫芦岛人才网_www.hldjob.com】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职场薪闻 > 其他频道 > 最新资讯 > 劳动力就业和工资有喜有忧
劳动力就业和工资有喜有忧
作者: 时间:2012/5/23 阅读:617次

  一季度,兴城市单位从业人员、在岗职工人数与去年同期相比均有增加,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在岗职工工资总额以及在岗职工人均工资水平等三项指标与上年同期相比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一季度,全市单位从业人员为28227人(不含乡、镇企业、私营单位、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1153人,同比增长4.26%,在岗职工26103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192人,同比增长0.74%。兴城市全部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总额为170658千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5426千元,同比增长17.51%。在岗职工工资总额为162850千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0451千元,同比增长14.36%。在岗职工人均工资为6245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004元,同比增长19.16%。

 

  一、单位人业人员总体情况

 

  1、从经济类型看:国有单位从业人员23249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821人,同比增长3.66%;集体单位从业人员1355人,比去年同期增加371人,同比增长37.70%;其他经济类型单位从业人员3623人,比去年同期减少39人,同比下降1.06%。国有经济单位从业人员和集体经济单位从业人员有所增加,其他经济类型单位从业人员有所减少。单位从业人员呈“两增一减”的态势。

 

  2、从行业分组看:各行业的单位从业人员有增有减,变化不一。制造业单位从业人员6360人,占单位从业人员总数的22.53%;比去年同期减少129人,同比下降1.99%;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单位从业人员770人,占单位从业人员总数的2.73%;比去年同期减少11人,同比下降1.41%;教育单位从业人员6472人,占单位从业人员总数的22.93%;比去年同期增加331人,同比增长5.39%;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单位从业人员4680人,占单位从业人员总数的16.58%;比去年同期增加163人,同比增长3.61%。

 

  3、分单位类型看:企业单位从业人员10388人,占全部从业人员总数的36.80%,比去年同期增加721人,同比增长7.46%;事业单位从业人员13405人,占全部从业人员总数的47.49%,比去年同期增加404人,同比增长3.11%;机关单位从业人员4434人,占全部从业人员总数的15.71%,比去年同期增加28人,同比增长0.64%。

 

  二、工资总体情况

 

  1、从经济类型看:国有单位从业人员工资总额为147931千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0822千元,同比增长16.38%;集体单位从业人员工资总额为7091千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988千元,同比增长38.96%;其他单位从业人员工资总额为15636千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616千元,同比增长20.09%。兴城市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和在岗职工工资总额呈逐年增长的态势。国有单位工资增长较快,集体单位工资也有增长。国有单位工资增长,是国企、事业、机关单位增资、调资和自然增长的结果。集体单位工资总额也有增长,主要是经济发展回暖,企业效益提高,以及国家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促使企业职工工资水平有了相应的提高。

 

  2、按行业看: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和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工资水平较高。一季度,我市国民经济19个门类中,工资水平居首位的是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从业人员人均工资为14373元;其次是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从业人员人均工资8727元;再次是金融业,从业人员人均工资8346元。工资水平处于后三位的是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从业人员人均工资分别为1589元、2336元、3337元。可见,行业间从业人员平均劳动报酬差距依然存在。

 

  3、分单位类型看:企业单位从业人员工资总额为55970千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4822千元,同比增长36.02%。其中,国企单位从业人员工资总额为33243千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0218千元,同比增长44.38%;事业单位从业人员工资总额为83544千元,比去年同期增加8461千元,同比增长11.27%;机关单位从业人员工资总额为31144千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143千元,同比增长7.39%。机关、事业单位的工资相对比较稳定。企业随着自身经济效益的提高,职工工资上升较快;但是还有个别企业工资水平偏低,有的甚至只有基本的生活费。

 

  三、存在的问题

 

  1、尽管我市劳动就业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就业岗位不足,失业人员较多,下岗职工再就业和毕业学生就业难等问题依然存在,而且不容乐观。

 

  2、由于部分从业人员就业观念的陈旧,就业岗位供求不平衡的现象仍然存在,有的单位有岗位,却招不到合适的从业人员,有的失业人员又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岗位,出现就业岗位和从业人员的供求不平衡的现象。

 

  3、行业之间收入差距扩张,职工收入差距仍然较大,使分配不公的社会矛盾越来越突出。

 

  4、能够大容量吸纳城镇就业人员的二、三产业发展较为缓慢。

 

  四、建议

 

  1、继续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多方位、多层次广开就业渠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引时新项目,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岗位,引导全社会转变就业观念,推行灵活多样的就业方式。

 

  2、有关部门要加强劳动力的岗前培训,努力提高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同时,劳动保障部门要及时提供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做好用人单位和劳动力的供需对接,最大限度地实现劳动力的供需平衡。

 

  3、各级政府应关注低收入职工群体,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对低收入人群考虑完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体系,最大限度地缩小贫富悬殊,缓解收入差距带来的矛盾。

 

  4、大力发展二、三产业,从而为地方经济创造更高的财富,为城镇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

来源:葫芦岛日报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