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增强绥中县就业群体的技能水平,提高本地就业率,绥中县城乡就业管理局创新工作机制,加大工作力度,多措并举做好普惠制培训工作:
一是充分发挥品牌优势,加强校企合作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的品牌优势,提升培训层次,完善培训体系,以校企联合的办学模式为突破,大力开展二产培训。随着绥中工业企业的不断壮大,绥中县二产用工出现很大的用工缺口,以校企联合的模式进行实地培训,即能解决企业用工难的问题又可带动周边农民工的就业,起到双赢的效应。推动各培训基地进一步完善订单式培训模式,现已初见成果。绥中劳动就业培训中心长期与山海关船厂、葫芦岛船厂等大型国企签订订单培训协议,为船厂输送紧缺的技能人才,即解决了企业工人不足的现况,又提高了培训质量,拓宽了就业渠道。
二是满足园区企业用工需求,推进园区企业发展进驻东戴河新区企业,抓好第一手资料,切实搞好产业园区对接工作。2013年初,绥中县城乡就业管理局在东戴河新区举办大型企业用工招聘洽谈会。其中,登记待招岗位信息650条,有365人次签订培训意向书.缓解开发区企业用工难的问题。
三是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远程培训工作。绥中县始终坚持系统性原则,发挥乡镇(街道)、社区劳动保障服务平台作用,统筹协作,全面配合。通过加强组织领导,深入实地考察,建立健全远程培训各项管理制度,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管理;按照地域特色,合理选择专业等措施,立足市场需求,坚持以促进农民转移就业为导向,提高培训的实用性、有效性和针对性,全力推进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和创业。
四是全县实行“招培分离”结合人口少,宣传工作好开展的实际情况,与各培训基地联合,利用多种层次宣传手段,将普惠制就业培训招生报名工作集中进行,统一录入普惠制实名制网络化管理系统。将25个乡镇有就业愿望者,按地域、培训工种重新分配。这样即方便的学员就地就近学习,又方便基地的管理。
五是进一步健全资金监管机制,加强对培训基地的监督管理各培训部门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强化“严管、效益、安全、责任、法纪”五个观念,进一步建立健全普惠制培训项目管理责任制,建立健全权责分明、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监管体系,使培训就业工作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同时继续保持每期班实地检查三次以上的原则以加强对基地的监管力度,加强对培训质量监管,努力形成定点基地组织培训、用人单位自主培训、政府部门支持并监管培训的工作模式,确保“培训一人,合格一人,就业一人”的就业计划得到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