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土坎乡政府机关和乡下,人们总会看到已年届47岁的乡计生助理徐丽英极具青春活力和亲切感人的笑容。她的笑容之所以如此灿烂,是缘于她用真心对待事业、呵护家庭,而事业的成功和家庭的温馨回赠了她永远充实的心地。
钟情事业,感受甜蜜
徐丽英自1988年2月以来一直在乡计生办工作,先后任统计员和助理。刚参加工作时,儿子才出生半年,为了全身心地做好“天下第一难”的工作,她把孩子送到25公里外的婆婆家。有时忙起来一个多月见不到孩子。而让她最难面对的是个别育龄夫妇对国家计生政策的不理解。一个计划外怀孕妇女的丈夫曾指着她的鼻子大骂:“我媳妇若是引产作病,我就拿你当媳妇使用!”一个执意超生的青年农民也曾对着她的脖子挥舞过镰刀。尽管计生工作难,但徐丽英没有退却。她曾说:“计生工作是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谁做都是难。我是共产党员和国家公务员,愿意继续干下去。”多年来,在乡党委、乡政府的得力领导和上级计生部门的指导下,经过徐丽英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黄土坎乡的计生工作先后受到区、市、省和国家计生部门表彰,她本人也被省计生委和市政府授予“计生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今年,全乡已有143对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开始领取奖励扶助金。他们见到徐丽英,无不真诚地表达感激之情。去年春节期间,当年曾指着她鼻子破口大骂的那个农民带着自家做的粘豆包和冻豆腐到她家串门,动情地说:“徐姐,当初我们引去了二胎,现在我们过好了,女儿也上了大学,我们全家感谢你!”想起当年从事计生工作的难处和今天收获的感激,徐丽英万分感慨:“以前我们一直把计划生育称为‘甜蜜的事业’,但真正品尝甜蜜的时候,是我们经历千辛万苦、千言万语、千方百计的付出之后!回想起来,心里充实、无怨无悔!”
呵护家庭,营造温馨
徐丽英的丈夫也在乡政府工作。2005年,他们的儿子以优异的高考成绩考上了沈阳建筑大学。双职工加一个大学生的家庭,很受亲友、同事和朋友们的羡慕。没想到,2007年3月的一场“飞来横祸”无情地袭击了这个温馨的家庭:丈夫在一次车祸中受到重创,做了开颅手术。在人们的传统意识中,男主人是家庭的顶梁柱,顶梁柱将倾,这个家庭还会有生机吗?但人们低估了徐丽英的刚强:为给丈夫治病,她强忍悲痛,四处借钱;在丈夫成为“植物人”的日子里,她精心照料,寸步不离;丈夫出院后,她白天坚守工作岗位,晚上给丈夫做足底按摩,讲述发生在乡里和亲友之间的各种事情。她最放心不下的是孩子,她经常给孩子打电话、发短信,鼓励孩子:“好好学习,别惦记家。有妈在,咱家永远不会垮!”如今,大学毕业的儿子已参加工作,丈夫也得到出人意料的康复。虽然乡领导批准她丈夫不必上班,继续在家休养,但每周一徐丽英还是带丈夫到乡政府来,让他见见领导和同志们,让他有一个感受领导关怀、没有离开集体的好心情。每到节日,当同住宅楼的邻居听到从这个家里飘出的欢声笑语,都会伸出大拇指说:“徐丽英,好人、强人!”
勤勉好学,收获快乐
徐丽英是高中毕业生,参加工作后又获得省函授党政大专文凭。她对做好本职工作十分自信,但总觉得自己的说写能力还远远不够。为了让自己更加充实,她决心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他拜乡政府里写作能力较强的同志为师,虚心求教。有时为了完成一篇新闻稿件,她整夜不睡,反复修改多次。功夫不负有心人,去年以来,她有9篇新闻稿件被葫芦岛日报采用。2010年,省、市计生委举办庆祝计划生育协会成立30周年大型主题征文活动,她创作的散文《亲历计生工作苦与甜》获得省三等奖和市一等奖;她采写的通讯《杜宏伟的创业路和敬老情》被评为省、市二等奖,她又在写作上收获了快乐。徐丽英的笑容得到了领导和同志们的赞赏。大家都说:“付出与收获始终是成正比的,徐丽英应该收获喜悦,愿她笑得更美、更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