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送温暖、献爱心”社会捐助活动在我市掀起热潮,来自全社会的关爱形成一股强大的暖流,温暖着寒冬里的困难群众。多年来,市委、市政府本着以人为本、为民解困的宗旨,大力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优良传统,广泛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社会捐助活动,不仅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也涌现出许多先进典型。
葫芦岛宏跃集团董事长于洪就是其中之一。他作为“送温暖、献爱心”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将企业发展与社会价值紧密联系在一起,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也为我市的民营企业树立了榜样。
睿智不失宽厚,豁达不失沉稳,这样的胸怀让葫芦岛宏跃集团董事长于洪在商海中收放自如。他凭借永不服输的执著信念,依靠良知、责任、胆略和气魄一路前行,走出一条充满传奇色彩的成功之路。“从小在矿山长大,吃百家饭,靠党救济,我才有今天的成功。我就是党的儿子,人民的儿子。”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作为一位成功的民营企业家,于洪始终以一颗感恩之心,努力回报社会,践行着一个共产党员的诺言。
隆冬时节,走近于洪,感受他作为矿山子弟的朴素本质,感受他创业的一路艰辛,感受他努力承担社会责任的博大胸襟。
从一个普通矿山工人到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再就业优秀个人、全国知名慈善家,当我们将他一段段闪光的经历拼接起来时,他30多年来搏击人生、立志创业、奉献社会的形象一下子高大起来。
创业者本色——开辟自主创业新天地
1958年2月,于洪出生在鞍山市岫岩县一个普通家庭,后随父母搬迁到绥中县绥中镇生活。6岁那年,父亲在八家子铅锌矿因公辞世,他们一家靠矿里抚恤金生活。于洪1978年初中毕业,经过上山下乡的洗礼,参加工作后被安排到八家子铅锌矿井下当了一名电工。工作中,他任劳任怨,勤奋好学,各项工作都干得非常出色,不到两年就当上了电工班长,而且一当就是10年。在这期间,他积极钻研技术,勇于负责,工作业绩十分显著,连续7年被评为先进生产工作者,2次被评为省级生产标兵。这段经历为于洪奠定了坚实的成长基础,也激发了他奋发有为的信心和决心。
1986年,原八家子铅锌矿劳动服务公司在开展多种经营、多渠道解决待业青年就业问题时,一直苦于没有合适的项目和带头人而不知所措。于洪得知这一情况后,主动请缨,单枪匹马,亲手创建了一个蓄电池厂,并由他承包经营。当时,矿劳动服务公司不仅没投一分钱,还分给他18名待业青年。在这种情况下,他把困难留给了自己,千方百计筹措资金。修建厂房、购买设备,在他的努力下,很快企业投产了。当年就为这不到20人的小厂赢利3万元,不但为工人发了全年的工资,还向公司上缴利润1万元。
于洪实现了初次创业的成功,同时也显露出他管理方面的才能,很快就得到了上级领导赏识。他先是被矿劳动服务公司的主管上级朝阳市第三产业办看中,将他调入其下属的物资公司任职。这一年,于洪抓住有色矿产品这一流通环节,瞄准市场,大胆营销,为公司创利22万元,又一次显露出他经营方面的才干,这也令他所在单位的同事刮目相看。后来,绥中县黄金局发现他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力邀他出任黄金公司经理。一年下来,于洪又为绥中县黄金公司净赚42万元。
在短短的8年中,他的经商才能屡屡凸现出来,使他成为一名成功的企业管理者。于洪没有满足现状,没有止步不前。他的目标非常远大,要干一番大事业,报答养育他的矿山和父老兄弟,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人生价值。
企业家风范——实现做大做强新跨越
升腾的思维,展开一片璀璨的星空。于洪一路拼搏,一路收获。
1994年,于洪获悉,八家子铅锌矿零星边缘小矿块对外承包。他听后眼睛一亮,心也动了起来。经过一番慎重考虑,他毅然辞去绥中县黄金公司经理职务,倾其多年积蓄,融资260万元,先后承包了2个废弃坑口,自此走上了以矿求发展的创业之路。
于洪以每年上缴纯利50万元承包了芦沟坑口,用37万元一次性购买了井下全套设备和废铁轨。又以高于国营矿山一倍的工资待遇在矿区和附近村镇招用了300名民工和16名技术人员,亲自带领员工整修巷道,安装设备。创业的艰辛只有于洪自己最清楚,他13天没有离开作业现场,在千尺井下拉开了残藏取宝、枯矿淘金的壮观序幕。
经过艰苦奋战,原已被宣布闭坑的芦沟坑口又复苏了,创造每年利润300万元的经济效益。接着他又筹集资金,买断一家由于经营不善而闭坑的个体矿井,重新聘用了管理能力较强的两名坑长,使这个每月出矿三、五百吨的矿井,一下子提高到了每月出矿4000余吨。
就这样,在于洪和员工共同努力下,他的企业稳扎稳打,成长迅速,到1998年,已有各类管理干部60余人,一线职工500多人,固定资产达700多万元,流动资金2600万元,一个兴旺发达、面貌崭新的企业在辽西大地崛起。
人生在于奋斗,在于不断地实现一个又一个目标。
在矿业公司发展如鱼得水之时,把成功看成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于洪认为:有多大的胸怀就有多大的平台。真正的企业不应该只把眼光放在今天,还应该着眼明天和未来,要“吃着一个,手拿着一个,眼里还要盯着一个”。
1998年,于洪的事业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他感到自己乘风破浪、大展拳脚的时候到了。他积极寻求新的发展目标,让经营的视角向新的领域拓展和延伸。经过考察之后,他挥师南下,在绥中县城内搞起房地产开发、商贸和餐饮服务生意,并一炮打响,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仅为绥中的城市建设作出了贡献,而且也为企业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0年,他亮出了大手笔、大动作,独资收购了破产的八家子铅锌矿这个国有中一型的大矿,成立了葫芦岛宏跃集团。
为了将瘫痪老矿盘活,他制定了一系列方案。一方面聘请地质找矿专家采用瞬变电磁法进行地质探矿,探明大量矿石储量,延长矿山服务年限30年;另一方面,他以市场为导向,科学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拉长下游产品链条,形成矿产品的大面积深加工能力,提高附加值,从而使企业抵御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方案实施后,当年就创产值3000多万元、利税1000余万元,让父老乡亲渴望新生活的美梦成真。
在于洪看来,这仅仅是新领域的开始,2003年和2004年,他又分别收购了濒临倒闭的建昌硫铁矿和国有凌河化工责任公司。然后,一鼓作气,探采、开发了大型的马道铁矿和养马甸子钼矿,使集团成为集矿业开发、金融、房地产、矿山勘察设计、民爆化工、商贸、宾馆服务等多产业于一体,拥有15家全资子公司、员工7500多人的综合性民营企业集团。10年间,销售收入由当时的3824万元跃升到2010年的12亿元;资产总额由当初的4057万元跃升到2011年的33亿元;连续10年实现年产值10亿元以上,上缴利税累计达30多亿元,是全市的纳税大户,在全国私营企业纳税百强排行榜上位列第71位,荣登中国有色金属矿采选业纳税百强榜。
关爱情结——为职工营造幸福家园
于洪在改革大潮中激流勇进,用沸腾的追求谱写冲浪的美韵。他不仅是一位满怀希望、开发梦想、创造未来的人,一位勇于抓住机遇、敢于迎接挑战、成功改变命运的人;而且是一位以仁爱之心彰显人性之美的人,一位以宽宏的德行承载人间至爱的人。
在于洪的企业,关爱无处不在。
2001年,企业两次在绥中县城黄金地段以380元/平方米的低价向员工福利售房,仅此一项就为员工补贴千万元资金;2011年,在八家子26万平方米老矿棚户区改建工程中,政府每平方米出资650元,其余部分由集团按每平方米550元给予贴补,总计出资1.3亿元,为居民提供住宅楼3000套,使居者有其屋。
集团还先后5次为员工涨工资,2000年集团成立伊始,员工月平均工资为452元,2011年已达3023元,加上其他收入,实际上超过3600元,工资年增长率20%以上。
逢年过节集团总为职工发放大量的米、面、水果、食用油等生活用品。还为每名职工办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等,最大限度地解除大家的后顾之忧。集团还制定了患大病特困员工及家属救助制度、离退休老员工探望制度,并设立了“困难员工救助基金”。连续多年,对离休老干部、特困员工进行慰问走访,总计投入资金200多万元。
集团专门制定了优秀员工病故经济补偿和管理层人员大病救治两项制度,优秀员工病故后,集团一次性给予20万元抚恤补偿,其遗属继续享受员工生前工资待遇;对于公司管理层人员患大病者,将享受到北京国家级医院定点治疗,所有医疗费用一律由集团承担,仅这一项费用已累计支出200多万元。集团还规定:大学毕业生到公司后,可一次性获得6万元学费补贴,免费分配一套90—120平方米的住房,本科以上毕业生可直接安排到管理岗位,对自考取得国家注册工程师资格的员工,给予一次性奖励15万元,并每月增加1000元工资。目前,已有70余名大中专毕业生在公司就业,其中有10余名已走上中层以上领导岗位,月工资已达7000元至10000元。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通过多种措施,员工在工作中感受着家的关怀和温暖,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大家坦诚协作,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了公司上下一盘棋、干部员工一股劲、各项工作一齐上的良好局面。
感恩情怀——把温暖和谐回馈百姓
于洪不仅对企业内部的职工给予关爱,他还将爱心奉献给整个社会。
于洪常说:“我是吃百家饭,靠党的救济长大的孩子,在困难中度过了我的童年和少年时光。改革开放后,党的政策让我走上了富裕之路,30余年的风雨坎坷,我奋斗、我努力,今天,我富有了,但我不能忘记过去的贫穷,不能忘记那些看着我长大、成长、成功的父老乡亲,我想我该为他们做点儿什么,让他们脱离贫穷,过上小康生活。”“民营企业家不只是挣钱,更需要的是做人和做事。我的财富就是企业财富,而民营企业的财富也不是企业老板自己的,这些财富得用来继续投资和发展,继续为社会创造效益,民营企业必须要回馈社会,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于洪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于洪是四川地震中我市捐款数额最多的个人。”时至今日,市慈善总会的工作人员一提起于洪仍是由衷敬佩。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强震。5月14日,于洪个人向汶川地震灾区捐款100万元。5月17日上午,集团4800多名职工向地震灾区捐款50万元。至此,宏跃集团共向地震灾区捐款150万元。于洪也成为我市向地震灾区捐款数额最高的民营企业家。后来,于洪又亲赴灾区,再次捐款100万元。
残疾人、下岗工人、退伍军人是于洪牵挂的对象,他千方百计帮助他们就业。于洪说:“我不能当了老板忘了百姓,一定要把下岗职工再就业的事办好。”
为此,于洪提出了“双下岗职工必保一人上岗,困难户职工照顾上岗,待业青年分批上岗”口号,积极开拓就业渠道,保证下岗职工有活干,有饭吃,保证企业增人增效有发展。经过于洪的努力,一大批下岗职工又走上工作岗位,走上了安居乐业的富庶之路。
在于洪的企业,很多受到他帮助的人都怀着感激之情。
老张因病长期住院,孩子念书,夫妇双双下岗,没了经济来源,一度失去生活的勇气,现在夫妻二人都有了工作,家中又有了笑声;
下岗工人小刘腿有残疾,通过征婚从南方找了个对象。下岗后找不到工作,总怕家散了,现在安排了工作,他格外珍惜这个岗位,每天兢兢业业,埋头苦干;
女工马小军说:“现在我们特别满足,不但重新就业上了班,而且工资收入也比原来翻了几番。”
离休老干部杨某有个耳聋的儿子,他很想解决儿子的工作问题,他说:“我活着可以养活他,我不在了他可怎么办?”最后还是于洪给孩子安排了适当的工作,使其自食其力,除去了老人的一块心病。
几年来,仅仅在八家子镇,于洪就累计创造了5000个就业岗位,实现了矿区失业职工全部上岗,为创建和谐企业与和谐社会作出了积极贡献。
不仅如此,于洪在开发区建设中也是积极贡献力量。2006年,于洪帮扶共建的鹿叫村搞新农村建设,他提供了物资、人力等方方面面的帮助。现今,这个村村路修好了,文化活动广场建起来了,文化办公设施一应俱全,成了省里新农村建设的典型。
于洪先后投资500多万元,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帮助附近村民劈山修路、建桥、改建万株果园、改造学校,建成一条长16.5公里的村路,解决了沿途5个村、7000多村民的行路难问题。得知芦沟村村民吃水难,他出资为119户村民安装自来水。他还为开发区安装了路灯,实施了镇内街路的亮化工程,照亮了来往行人脚下的路,也温暖了千万颗心。
于洪十分重视教育,他希望帮助更多的贫困学生实现求学梦。2001年,在建昌高中选出10名特困学生,为他们承担了从高中到大学毕业的学费和生活费;2004年3月,出资从建昌凌东高中选招24名家庭贫困学生送到东北工业学校学习;出资100万元资助当地农村建起了希望小学;2005年7月,向市慈善机构捐赠100万元资助贫困大学新生。10年来,于洪捐资助学总计投入资金3000万元,为一方困难学子献上了一片爱心。
30年的奋斗,30年的求索,于洪创造了非凡的经济效益,也实现了社会价值,和谐了一方天地,富裕了一方水土,带动了一方经济,造福了一方百姓。
耀眼的光环下是于洪扎实稳健的步伐,是他孜孜不倦的追求,是他无私奉献的精神,他正通过不断的开拓进取,实践着一个民营企业家更高的人生价值,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神圣职责。(陈振玉 记者 王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