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葫芦岛人才网_www.hldjob.com】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职场薪闻 > HR资讯 > 企业专访 > 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王玉文用色彩记录时代
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王玉文用色彩记录时代
作者: 时间:2011/12/30 阅读:1087次

  “作为一名艺术家,必须要深入到生活中去,贴近老百姓,与他们交朋友,那样才能创造出生动的作品。”12月26日,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王玉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达了他40多年从事摄影艺术创作的心得。


  王玉文此行是接受我市青年摄影家协会邀请,前来我市采风的。这位年逾6旬的摄影家一到葫芦岛,就直奔采风的地方——一家民营造船厂进行拍摄。拍摄40年来他熟悉的工人形象,拍摄工人的汗水、工人的笑脸和疲惫。


  采风结束后,王玉文与我市的摄影爱好者举行了座谈,交流了他40多年来在一线从事创作的心得。王玉文曾经是一名记者,在阜新日报社从事摄影工作。也许是爷爷、父亲都是工人的缘故,他对工人和工业题材的摄影报道情有独钟。到文联工作以后,他的足迹依然遍布辽宁省内的各大厂矿企业当中。


  “家乡这个根是我摄影的沃土,我离不开这个地方。”王玉文对记者说。他也曾经到外地去采风过,但是,在外地搞创作没有在自己的家乡辽宁搞创作来得得心应手。


  艺术在于交流,没有交流是创造不出好作品的。王玉文回忆道,他曾经经常到阜新的露天煤矿去采访,渐渐地就跟矿工们混熟了,加上自己本身也是矿工的儿子,因此就能跟矿工拉近距离。一次在海州露天煤矿拍摄时,正下着雨,轰隆轰隆的大型货车在矿区来往穿梭。这个画面应该很美,但是,王玉文总觉得缺少点什么。画面中缺少人物,缺少动感。于是,他把这个想法跟矿工们说了。矿工们说,这还不好办,我们配合你。矿工们跳下运煤货车,冒着雨在泥泞的路上奔跑。王玉文按下快门,记录下了这个动人的瞬间。画面构思完美,给人一种震撼的力量。


  多年来,王玉文坚持工业题材的摄影创作。拿他的话来说,一到工厂就有一种说不出的兴奋。拍摄火车头、蒸汽机车,记录那些为东北老工业作出了巨大贡献的工人。在拍摄即将送到博物馆的蒸汽机车的时候,一位老工人对王玉文说:“老王啊,这辆车明天就要进库了,我也要告别它了,给我们留个合影吧。”这位司机后来自学了内燃机车操作知识,不久又开上了火车。


  在王玉文看来,人物照片要想拍出来很自然,就必须要跟被拍摄人进行交流。于是,在辽宁的各个厂矿,都会看到王玉文挎着相机,跟工人们拉家常的场景。


  面对工业转型的阵痛,王玉文用自己的视角进行了很细致的描述。在阜新一个废弃的铁道线上,一个孩子正在铁轨上玩着,孩子没有必要担心会有火车通过。因为,铁轨边上的荒草已经告诉我们,这个当年繁忙的铁路线已经废弃好多年了。王玉文用这个孩子在铁轨上玩的画面,细致地描绘出老工业的风景。


  作品的后期制作占整个创作的一半,王玉文深情地表述,“摄影人,一定要尊重自己的作品,如果连自己的作品都不尊重,那怎么才能创造出让人感动的作品呢?”


  王玉文认为,摄影技术就跟电工一样,是个熟练工种。摄影者要经常去拍摄,才能熟悉在什么样的环境下使用什么光圈,什么快门,使用什么样的镜头,使用什么样的相机。


  王玉文说,画面的构成最重要的是造型能力、艺术造型和色彩的构成。怎么样进行艺术表现,人应该怎么运动,环境怎么样才能跟你所要表达的主题相吻合,这都需要摄影者去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摄影要回归本体,记录这个时代,关注时代中发生的故事,把相机对准我们的家乡,对准我们身边的人。王玉文用自己的镜头记录了我们这个时代的进程,表现出了一个时代的精神。新华社曾经专门给王玉文举办过一次个人摄影展。在展览现场,一位美国知名图片社的总经理看后说:“王玉文的作品,每一副作品都有一种力量。”


  记录时代的印记,记录时代的力量,这就是王玉文的追求。作为记录者,我们有理由相信只有记录那些让你感动的力量,作品才能成为永久的精品。

来源:葫芦岛日报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