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大化工自重组以来,特别是去年以来,企业的生产经营、职工的福利待遇和精神面貌、厂区环境和社会环境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重组之后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企业便起死回生,创造出诸多奇迹,令人欣喜,值得深思。
如果说在2010年7月31日重组前,“辉煌”这个词仅仅作为原锦化集团曾经的历史存在于锦化人的记忆里、惋惜中,那么如今,“辉煌”则是方大化工每位员工怀揣的目标、信念,并自觉为之身体力行、奋力拼搏;如果说2010年7月31日以前,锦化人不得不用上访、封桥堵路等手段向政府伸手求生,那么如今,方大化工人正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创造一个个生产奇迹,收获累累硕果,在经营自身幸福生活的同时,为企业、为社会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盘点2011年,一组组数字足以让每位方大化工人骄傲:主导产品烧碱全年产量完成30.8万吨,同比增长110%多,刷新历史纪录;环氧丙烷产品产量完成11.8万吨,同比增长40%多,为历史之最;聚醚产品产量完成4.99万吨,同比增长60%多。聚氯乙烯电石消耗定额11月份在全国同行业中排名第一,创历史最好水平;环氧丙烷丙烯消耗定额六次刷新历史纪录,已经由过去的全国同行业最后一位一跃成为目前的第二位。员工的工资和各项福利待遇逐步提高,员工月人均应发工资由改制前的976元增加到2125元,同比增长220.29%,今年春节前,每位员工都领到5000元的红包。在刚刚过去的1月份,喜讯再次传遍方大化工内外,方大化工克服各种不利因素,首次实现元月开门红。
在短短的1年多的时间里,方大化工就创造出这样的生产奇迹不能不令人刮目相看。追根溯源,奇迹的产生有多方面因素。没有国家政策的支持,没有省委、省政府的关注和市委、市政府的不懈努力,就不会促成方大化工入主原锦化集团,更不会见证今日的成果。重组改制,给了原锦化人再生的机会,而新组建的方大化工则不负众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利用民营企业灵活的机制,通过大刀阔斧地改革催生企业强大的发展力,使企业迎着市场的浪潮破浪前行。
“没有不行的行业,也没有不行的企业,人是决定性的因素。”公司董事长易风林这样认为。为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建立科学的用人机制,公司实施岗位优化,先后对高层、中层、机关、工程技师人员、车间主任、班组长、工人技师和敏感岗位进行了一系列的优化。
其中,中层干部从91名减少到52名,精简比例为43%;二级单位由原来的49个减少到24个,精简比例为53%;车间由66个减少至58个,184个工段全部撤销;班组从807个减少到334个,精简比例为59%,班组长全部实行民主选举;机关处室两次分流富余人员124名;对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技师实行评聘分开,其中高聘30名,低聘64名,15名具有工程师以上职称的人员低聘为技术员,56名工人技师落聘。通过在公司内部引进竞争机制,有效地激发了各个层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但使干部职工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转变,企业管理层级明晰,工作流程简化,工作的责任和义务更加明确,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使一大批愿意干事、会干事的竞争者脱颖而出,体现了“给想干事的人以机会、给能干事的人以舞台,给不干事的人以危机”的用人理念。
在实施用人制度改革的同时,公司狠抓购销和生产环节的管理,完善机构设置,建立激励机制,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多管齐下推动生产经营不断创造新业绩。自公司组建后,特别是2011年3月份以来,在公司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全体干部员工紧紧围绕全年经营目标,以“降低成本、降低费用、保证质量、增加效益”为工作重点,要求全员全方位降成本、降费用、增效益,通过净化经营环境、打击偷盗行为等一系列手段保障经济效益不断攀升。为追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利润空间,公司在高附加值、高精端产品上下功夫。在公司三个主要产品烧碱、聚氯乙烯、聚醚中,技术含量最高的是聚醚,2011年4月份开始,公司提出实施聚醚产销研一体化战略,由生产导向型向市场导向型转变,提升聚醚产品适应市场的能力及盈利水平。在做好软泡聚醚系列牌号的基础上,积极开拓硬泡聚醚市场,目前公司已经新增七种新牌号特种聚醚,扩大了聚醚产品的市场份额。现在,按照2012年的战略部署,公司产销研联动,正在围绕聚醚产品产业链进行开发研制,以应对风云变幻的市场。2011年,公司把“小改小革”作为激发职工潜能、挖潜增效的有效切入点,开展了全员性的合理化建议和“小改小革”活动,职工共提出合理化建议131项,“小改小革”建议52项。2011年已采纳的方案有100多项,累计创造效益1800万元。
在方大化工入主原锦化集团之初,就向市委、市政府承诺除非职工自己要求离开,否则公司不减人,方大化工现有职工6600余人,而公司实际用工只需2000名左右。怎样解决冗员的问题?方大化工确立用发展减轻包袱的思路。2011年,在集团的大力支持和公司上下共同努力下,大力推进技术改造和科研项目的实施,从而实现优化工艺、提升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增强支柱产品市场竞争力,推进企业做大、做强。2011年公司已完成技术改造项目43项。其中4项总投资过亿元的重点技改工程建设将相继成为公司今年新的经济增长点。其中年产3万吨烧碱项目一次试车成功,为公司今年完成烧碱产量增加了砝码,年产5万吨氯乙烯项目已完成新老装置的置换,通量达到了每小时2000立方米,不但解决了生产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而且将成为公司环保的一个新亮点。年产3万吨接枝聚醚项目预计在今年3月份投入试运行,该项目将使公司由如今的年产4万吨一举突破10万吨。年产3万吨氯化苯项目的完成在平衡氯气、保证烧碱产能的同时解决人员就业问题。科研项目已有4项完成了试验,新型聚醚多元醇抗氧剂项目已投入工业化生产。这些技改技措项目投入后,将为节能、降耗、减排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成为公司新的经济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