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打工仔到自主创业,从小规模生猪饲养到初具规模的现代化牧业,从不能养家糊口到惠及数千家乡父老兄弟,短短的十几年,他写就了无比生动的创业致富故事。
3月5日,雪花纷纷扬扬,使一冬无雪的建昌田野出现了银装素裹的画面,给冬春交替的节点增添了几行诗意。
记者来到坐落在建昌县头道营子乡的康龙牧业有限责任公司采访。这个“康龙”和其主人有许多光环:辽宁“质量、服务、信誉AAA企业”、辽宁扶贫龙头企业、辽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省十佳诚信企业”、市县两级“优秀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公司总经理李万军是省劳动模范、市十大杰出农村青年、建昌县农业状元。就是这样一位普通农民,在建昌2月9日召开的经济工作会上,站在主席台上,向1000多名与会人员介绍自己艰难的创业事迹,引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记者眼前的“康龙”的确不凡:2层办公楼别具特色,镶嵌在楼顶的“康龙”二字格外抢眼,雨搭下的4个大红灯笼还被一层白雪覆盖,院子干干净净。顶盖是红色彩瓦的12排猪舍格外亮丽,绣球一样的无动力自动通风机缓缓地转动着,饲养员正在精心侍弄着育肥猪和仔猪。一个年轻的女饲养员告诉记者,这里的猪可享福了,特别是下崽的母猪,床下是由电热板铺成的床,上边是扣着的保温箱。猪崽出生30天后从保温床改上保育床,60天后从保育床进育肥舍。整个饲养区安装10个监视头,坐在屋里猪场就一览无余。12栋猪舍全部采取机械自动化养殖方式,拥有全自动饲喂系统、自动温控系统、自动通风系统等,技术人员在猪舍外面的操作平台上就能自动控制猪的喂养、猪舍温度等情况,并采取发酵床等绿色养猪工艺,确保猪舍内空气清新、呼吸畅快。
正说着,李万军来到记者面前。一阵寒暄之后,领记者走进他的办公室。这个办公室很别致,中央挂着“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牌匾,后面是诠释康龙牧业的图标,大意是平安健康,龙是万物之首。看来,李万军想当牧业老大啦。
李万军说,公司年繁育仔猪、出栏商品猪20000余头,生产饲料万余吨,已坐上建昌县畜牧业的头把交椅,成为市里最具有影响力的畜牧企业。“康龙”现在有高等学历人才5名、农民工38名,460名合作社员,带动了3000多个农户致富,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技术上,他们以北京农业大学为依托,又和沈阳波音动物营养有限公司合作,成功研制了高档乳猪料,获得了省科技成果奖。
李万军是怎样创办康龙牧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并成为建昌农业状元的。让我们一起听听李万军讲述他的创业故事。
1995年,李万军从熊岳农业专科学校毕业后,到秦皇岛正大集团当临时工,一个月600元的工资不能养家糊口,于是,两年后,他毅然回到家乡新开岭办起了养猪场。由于在正大集团当过临时工,学会了饲料加工、防疫,再加上当时市场也好,使他足足赚了一笔。这个硬汉不甘小富,不满现状。2004年,他以超人的胆识,在家人和亲友的支持下,买断头道营子乡一个荒废多年的企业场地,将养猪规模逐步扩大。起初,由5人组成的企业开始起步运行,300头猪的小规模饲养并不正规,简陋的办公场所和生产设备,再加上人生地不熟,李万军吃了很多苦头,年终结算也是微利。唯一的收获就是获得了许多养猪经验,明白了必须依靠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和管理,企业才能得到长足发展。2005年,生猪价格一路走高,饲养户购买种猪的越来越多,5月,他一次投资45万元,在北京购进种猪100头。同时,从北京农大和抚顺原种场聘请2名专家当技术顾问,使公司管理进入正规化,科技含量和生产水平明显提高。2005年,饲养母猪150头,产值达到280万元。2006年,李万军开始改建猪舍,同时淘汰本地品种,又购进国外120头优良种猪,养猪规模逐渐扩大,饲料的用量也越来越多。同年,生猪价格飙升,以农牧业生产为主要增收渠道的周边农户,也主动和康龙牧业有限公司合作,利用公司拥有规范的、先进的种猪繁育技术和生猪生产经验,谋求共赢、共富。2007,李万军成立了康龙养猪专业合作社,起初有社员100多人,分别来自建昌县的20多个乡镇和青龙、喀左、朝阳、绥中等地。他们以“康龙”为龙头,以家庭为基地,从这里买仔猪、饲料,获得信息,李万军帮助防疫、找市场,户均增收2万多元。
康龙养猪专业合作社坚持“服务农民、让利农民、带领农民共同致富”的理念,出台了很多惠及社员的措施:一是合作社成员的种猪、仔猪和饲料全部由合作社统一供应;二是对所有成员的种猪、仔猪实行统一防疫、统一治疗、统一销售,免费为社员提供服务。目前合作社成员已由2007年成立初期的130户发展到现在的460户,带动农民3000多人,户均增收5万多元。由于信誉高,其饲养的种猪、仔猪和生产的饲料得到了更多农户的认可,产品满足不了农户的需求,李万军决定征地扩建。2007年6月,筹建半年的饲料厂正式运行投产,运行良好,第一个月就卖出饲料30吨。到年末,共销售饲料400吨,销售额230万元。代销的养殖设备和药品销售额50万元,2007年公司销售总额突破千万元大关。
开弓没有回头箭。李万军为了公司的技术创新和产品质量提高,与北京普罗顿生物技术研究所合作,把种猪繁育技术和饲料生产技术又升级一步,一项项计划稳步实施,喜事连连。2008年1月,公司开始规划设计。2月,新征用25亩土地,投资800万元,建立现代化标准种猪场,猪舍建筑由北京市工程设计院设计。3月,公司又和沈阳波音动物营养有限公司合作,成功研制了高档乳猪饲料,获得省科技成果奖。6月,饲料月销量突破100吨,同时又增加了4名业务、技术人员,使公司的饲料质量和销量不断上升。10月,猪场建设完工,养猪设备也安装完毕,新购进的400头种猪安家落户。11月中旬,公司饲养的母猪达到1000头。在县乡政府、财政、畜牧等部门的支持下,1.8万头种猪繁育项目开始正式运作,到位资金100多万元。这年末,公司总投资达到1200万元,存栏种猪1000头,全年产种猪、仔猪1.5万头,饲料月平均销售100吨以上,年产能力达到1500吨,公司年销售总额突破2000万元。自2007年成立以来,通过筹集资金,引进种猪,更新设备,招聘人才。现在,“康龙”和他的合作社固定资产达3000万元,有博士、硕士、大学生、普通工人38名,年销售额5000多万元,年创利润500多万元。李万军说:“最让我高兴的是,合作社的460名社员、带动的3000多个农户,已经销售商品猪5万多头,收入8000多万元,我们康龙服务农民,共同致富的理念基本实现。”
采访结束时,记者问李万军以后有什么打算。他说,就想把康龙做强做大。下一步计划建设一个占地1000亩的产业园区,为雨润集团建昌产业园服务,为广大农民服务。园区分五个项目区:一是把现有的种猪场改建为祖代原种猪场和饲料厂;二是建设一个占地400亩、年繁育20万头仔猪的繁育基地;三是建设一个占地80亩、年产2万吨有机肥的加工厂;四是建设一个占地60亩、辐射20个乡镇,年产5万吨绿色杂粮的加工厂;五是建设一个占地400亩的绿色蔬菜示范基地。预算总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建成后将形成种、养、加一条龙、产供销一体化的产业化生产。李万军还说:“这个设想很大,很实际,但是,光靠一个人完不成,得有政府和社会的支持。”
“龙,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和精神图腾,是吉祥和神圣的图腾。每一个国人心中都有一条龙,我心中的龙就是康龙,能给农民带来健康、富裕的康龙。”李万军望着猪场、望着田野、望着被白雪覆盖的远山说。(记者 刘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