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疆回到连山区滨河小区的家,韩卫东就一直没怎么出过家门。家里的父母年事已高,儿子支援新疆一年半,二老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他。好不容易回家了,他想在家多陪陪父母。
得知儿子要回家了,韩卫东的母亲常桂芝每天看着日历,数着日子盼着儿子回家。母亲已经74岁了,患有糖尿病。去年2月,当韩卫东得到上级通知奔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九师支教的消息的时候,他心里最放不下的就是家里的老人。妻子孙丽华在市政上班,每天也很辛苦。为了丈夫的事业,妻子毅然扛起了家里的生活重担。父亲韩铁梁是位老公安,韩卫东临走的时候,父亲跟他说:“你放心吧,我身体还很好,我会照顾你妈的。”
怀揣着对家人的思念和惦记,韩卫东奔赴新疆。作为连山区锦郊中学的一名英语高级教师,韩卫东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九师的小白杨中学是韩卫东支教的学校,那里因为条件恶劣,留不下老师。有的老师分到这个学校之后,没过多久就想办法离开了。那里的环境到底有多恶劣呢?韩卫东给记者描述了那里的气候。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九师位于新疆塔城地区,学校所在地是个叫额敏的县城。那里风沙很大,有时天气很晴好的时候,也会突然刮起大风,大风有时甚至把火车都给吹翻了。那里几乎没有春秋之分,到了5月份,还穿棉衣。2011年2月底,韩卫东到达了额敏县。一下车,他就被眼前的积雪惊呆了。趟着没过膝盖的积雪,韩卫东和同去的葫芦岛的其他两名支教老师来到了学校。“整个冬季,积雪一直那么深。很冷,比东北还冷。”韩卫东对记者说。
额敏当地以生产甜菜为主,绿叶蔬菜依靠外运。尤其是到了冬季,大雪封路,想吃上蔬菜更是难上加难。“额敏县城不大,只有我们这里高桥镇那么大,每天吃完晚饭,出去遛弯,不到十分钟就到头了。”韩卫东说。
孤独,寂寞,单调,加上思念家乡的亲人,韩卫东在抗击着恶劣的自然条件的同时,也在克服着精神上的煎熬。他把全部身心都投入到教学工作当中,将全部的爱都播撒到新疆孩子的心里。
韩卫东教的是初一英语。当地学生的英语底子很差,教起来很费劲。为了提高学生们的英语水平,韩卫东利用双休日为学生补课。每次来补课的学生都挤满了他的小屋,沙发上、床上都是学生。经过一年多的补课,他的学生英语成绩得到大幅度提高。韩卫东还给学生家长写了协议书,说明补习不收任何费用,拒绝家长宴请,绝不变相收费。为了让家长放心,来补课的学生必须签到,以防学生借补课的名义做别的事情。
“一节课怎么这么短?”这是上韩卫东课的学生常说的一句话。韩卫东上课让学生感到轻松,学生学习起来没有压力,还有兴趣。韩卫东非常关心学英语困难的学生,他经常和这些学生交流,围在一起,谈学习,谈生活,谈理想。在阵阵欢笑声中,学生感受到和韩老师在一起的快乐,也爱学英语了。
为了让学生们喜欢上英语,韩卫东改变教学形式,比如他让学生以小老师的角色进行课堂演示。如此,学生成老师了。老师可不能不懂啊,不然怎么给其他学生上课啊?学生就自觉地去学习了。为了当好小老师,学生们主动和老师交流,向老师学习讲课之道。在任小老师期间,同学们课堂上展示着自己的魅力,业余时间备课、布置作业、批改作业、帮助同学,忙得不可开交,并在忙中享受着快乐。充当小老师讲课成了同学们展示自己、锻炼自己能力的有效途径,颇受同学们欢迎。
全身心跟孩子在一起,将所有的快乐都传递给可爱的孩子们。渐渐地,学生们和这个从东北来的老师结下了深厚的师生情。得知老师要走了,学生们恋恋不舍。学生们自发地给韩老师做了一个纪念册,在留言中,有个学生这样写到:“韩老师,你知道吗,同学们都亲切地称呼你‘大志’,这个称呼在我们这里是对大男孩的称呼,我们没有把你当老师,我们把你当‘大志’看。”
要离开新疆了,最后一节英语课上,学生们抱来一个大西瓜。新疆的西瓜很甜,学生们把甜甜的西瓜切开,看着老师甜美地吃着。
“韩老师,我做了一个梦,梦见你回辽宁了。我抱着你,不让你走,你坐上汽车走了,我哭醒了……”学生高世豪在日记中写到。
新疆18个月的支教生涯,给韩卫东留下了深刻的记忆。韩卫东说:“在新疆支教,我体会到了一名老师身上的责任,这对我今后的人生将产生很大的影响。作为一名党员,我将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为学生奉献出我的全部精力和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