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葫芦岛人才网_www.hldjob.com】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职场薪闻 > HR资讯 > 企业专访 > 辽宁省葫芦岛市首批教学名师、市实验二小教师刘静
辽宁省葫芦岛市首批教学名师、市实验二小教师刘静
作者: 时间:2012/9/10 阅读:6134次

  她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多年来含辛茹苦,用浓浓的爱为患有脑病的女儿构筑起心灵港湾,创造了让女儿走进校园的奇迹。

 

  她是一位称职的军嫂,独自承担起家庭的所有重担,默默无闻地支持着丈夫的事业,以令人感动的付出诠释着忠诚的含义。

 

  她是一位优秀的教师,从未因家庭的牵绊而对工作有丝毫懈怠,在三尺讲台上把爱无私地播洒给每一名学生,以独特的人格魅力赢得了广泛赞誉。

 

  刘静,市实验二小四年四班班主任。人如其名,端庄大方,朴实无华,谦虚和蔼,平易近人。从教15年,她圆满演绎了母亲、军嫂、教师三重角色,用柔弱的双肩担负起爱的使命,用坚定的步伐行走在风雨四季,编织着美丽人生!

 

  做一本开启学生智慧的书

 

  1997年,年仅20岁的刘静分配到市实验二小,实现了自小就渴望的“教师梦”。“爱是鉴别教育的尺度”。15年来,别林斯基的这句名言,一直激励着她努力将爱的种子播进学生的幼小心灵,让青春在三尺讲台上熠熠生辉。“专注做好每一件事情,全力提升教学水平,力求对每一名学生都有所帮助。”这是刘静为自己定下的朴实目标。长期做班主任,并任教语文,刘静深知“简单的语文不简单”。于是,她执着地钻研语文教学,虚心求教,耐心探索,学习掌握各种教学方法。“我坚信教师就是一本‘活的教科书’。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做一本让学生爱读的书,能够开启他们智慧的书!”

 

  当课程改革冲击传统教学模式之时,刘静觉得提高课堂效率必须下大力气备课,因此无论工作多么繁忙、课程讲过多少遍,她总是精心准备。为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刘静尽量把课堂还给学生,发挥他们的主体地位,鼓励其勤思索、勤发言,培养读、写、听、说能力。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她积极为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让写有精彩段落的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闪光点”,哪怕一个词,一个标点,一句话,并将优秀习作编成班上的优秀作文集,极大地增强了孩子们的自信心。

 

  正是因为注重与学生沟通交流,刘静在课堂上找到了与学生的最佳契合点,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及情感熏陶有机结合在一起,逐步形成了其大气、冷静、沉稳、亲切、雅致、语言语调极富感染力的独特的语文教学风格和朴实、扎实、真实的原生态特点。

 

  多年来,刘静执教各级各类公开课数十节,并多次在国家、省、市、区级公开教学上登场,这在青年教师中实属少见。她的语文古诗词示范课《忆江南》,阅读教学示范课《难忘的八个字》、《匆匆》等,为同行提供了诸多有益启示。 (下转第二版)图为刘静在讲语文课。

 

  2007年,她在全市小学语文教师素养提升现场会上做了《爱上语文》讲座,受到广泛好评。她也先后获得了诸多荣誉:全国“七彩语文杯”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一等奖,省首届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特等奖,省首届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展示一等奖,省小学语文教师阅读课教学竞赛一等奖,在全国九省五市名师学术汇报会上做示范课,市小学语文青年教师阅读课教学竞赛一等奖,市、区小学语文教师基本功竞赛、素养大赛一等奖……

 

  2010年4月,刘静作为我市唯一代表参加全省语文教师素养大赛,荣获特等奖,填补了我市在这一奖项上近20年的空白。之后,她作为我省唯一代表参加全国大赛,也获得一等奖。而所获得的3000元奖金,被她全部捐赠给学校用做教学研究,充分展示了一名青年教师的崇高境界。

 

  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

 

  “同学是兄弟姐妹,而您如慈祥的母亲呵护着我们,给我们家庭般的温暖。”这是学生在毕业留言册上写下的心声。“把孩子交给您这样的老师,我们就放心了。”这是学生家长的心里话。“教师付出一分的爱心,就可能换来学生一生的幸福,这点儿付出又算得了什么呢!”这是刘静在日记中的承诺。

 

  确实,刘静一直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子女,给他们母亲般的关怀和爱护,“选择了教师,就意味着奉献”,在教育实践中,刘静致力追求这一目标:“我的学生应当是正直、勇敢、无私,并有着丰富情感的人。我要让每一位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让他们认识到只要有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毅力,就能获得成功。”

 

  作为一名班主任,刘静始终把教书和育人摆在同等地位,做到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班里有一个家庭条件不太好的学生,不时表现得很自卑,不爱与同学沟通。刘静看出来后,找机会与他交流,使这个孩子很快摆脱了心理障碍,和大家快乐地融合在一起。“用尊重、理解善待每一个学生,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刘静看来,“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因此她积极在学习上做学生的良师,在生活上做学生的益友,用自己的真诚吸引、启迪他们。

 

  为弘扬祖国的优秀文化,刘静非常重视学生的写字训练,无论是平时的作业还是考试的卷子,都要求学生一笔一画认真写,而她的板书更是给学生做出了榜样。从学生一入校门,她就把古今书法大师少年时代练字的故事讲给他们听,还经常带领他们参观书法展览。“当孩子们用心写字,把写字当做一种享受的时候,就会更爱语文这门学科了。”在刘静的带动下,全班同学的字写得都不错,她和书法实验班的孩子们还共同出版了师生书法作品集——《墨韵飘香》。

 

  一个毕业多年的学生在给刘静的信中写道:“我和同学聚会时经常谈到您,正是您当初的教诲,才使我们在自己的人生轨道上堂堂正正做人,认认真真做事。”在刘静的办公桌抽屉里,放着历届毕业生寄来的贺卡和来信,她也把这当作工作10多年来的最好礼物。

 

  有付出就有回报,各种荣誉向刘静纷至沓来:2011年全国百佳语文教师、2012年省首批教学名师、市首批教学名师、省语文学科带头人、省语文骨干教师、省德育骨干班主任、市优秀班主任、市十大杰出青年提名、市五四青年奖章、市优秀班主任、市优秀母亲、龙港区教育系统首届师德标兵、区语文校本教研先进个人、区先进教师、市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一等奖、市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第一名、校连续三届十大“名师”之一……

 

  羸弱的肩膀因爱坚强

 

  “用真爱点燃生命,用奉献铸就辉煌。一位人民军队的楷模,一位教育战线的精英,携手和谐维家,风雨甘苦同随。因为有他,羸弱的肩膀才多几分支撑的力量;因为有她,工作中他才更忠于职守;他们,用执著谱写着一份伟大的亲情,用坚守阐释着新时代军人的忠诚,用支持、信任、珍惜和爱心谱写了家庭与事业壮美的诗篇。”

 

  这是年初在我市“感动军营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上送给刘静和她丈夫卢晓彤的颁奖词。这段话语的背后,是关于他们夫妇二人感人落泪的故事。

 

  刘静的丈夫卢晓彤是驻葫某部的一名医务工作者。由于部队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卢晓彤经常在部队里,很少回家料理家务。2001年,女儿出生了,夫妻俩还没来得及高兴,就不得不面对孩子患有脑病这个无情事实。为了给女儿看病,刘静和丈夫四处求医问药,可孩子的病并无太大好转。每当看着别人的孩子追逐嬉戏时,他们心里总是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可他们没有放弃,一直坚持治疗女儿。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奇迹终于出现了,女儿在别人的搀扶下能够慢慢行走了!

 

  女儿2岁时,需不断地按摩康复。卢晓彤要坚守在部队,为了早、中、晚他都能帮孩子按摩,一家人只得搬到部队家属院住。家属院在市区最北端,刘静的单位在市区最南端。冬天的早晨,天还一片漆黑,往往是来不及吃上一口早饭,她就得乘公交车到学校。白天,刘静在高强度的工作中度过,讲课、批改作业、班务整理、组织学生活动,她一样也没懈怠。晚上放学到家时,天已漆黑,身心疲惫。可她告诉自己:坚持下来,为了女儿,为了学生,你只能这样做,而且必须这样做!

 

  女儿的身体渐渐有了好转,但心理上的治疗更为艰辛和重要。为此,刘静刻意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使女儿感受到她是一个快乐、健康的孩子。夫妻俩自学了《孩子管理法则》、《家庭育儿》、《家教指南》等书籍,掌握了大量的科学教育方法。他们告诉女儿:“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他的闪光点,无论你有什么病,我们都不要怕它,应该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它、克服它、战胜它。爸爸、妈妈相信你,只要坚持锻炼一定会好的。你在我们眼里是最完美的!”

 

  女儿一天天长大,为了让她能像其他孩子一样接受正规教育,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刘静把孩子放在自己的班级上学。对于一个不能完全自理的孩子来说,上学期间的困难可想而知。每当看到女儿在课桌上一个字一个字的艰难读着、写着,累得满头大汗之时,刘静的泪会不自觉的流下来,可为了不让其他同学发现,又不得不立即擦干。让她感到欣慰的是,女儿十分刻苦,成绩一直都很优秀。

 

  在照顾好女儿的同时,刘静还要担当一名家庭主妇的责任。作为儿媳,她恪尽孝道,对公婆嘘寒问暖,经常陪老人谈心。为了让丈夫安心部队的工作,她承担起家庭的所有事务。在大家眼里,她始终是一个乐观、坚强、热爱生活的人。“妈妈善解人意,也特别有耐心,为我付出了很多。我是妈妈的学生,她对我很严格,和别的学生一样。我有一个美丽的妈妈!”这是女儿对刘静的评价。

 

  是的,这是一位美丽的女性。在母亲、军嫂、教师的三重身份中,刘静把大爱无私地献给了孩子、学生、老人和丈夫,让这个世界因她而感动!

来源:葫芦岛日报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