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在绥电上班,很舒心,工资按时发放,你看,过节了,福利待遇一个也不落儿,上班有干劲儿,也有了奔头儿,干起活儿来浑身都是劲儿,工作顺心了,日子自然也是越过越好了。”中秋节前,绥电一名D级员工由衷地说。
增加职工的劳动报酬特别是一线职工的劳动报酬是最大的民生实事,也是一件难事,而广泛开展工资集体协商使职工工资的正常增长、稳定增长有了制度保证。同时,明确最低工资标准、工资发放时间、各类保险福利等,为广大职工实现“体面劳动”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支撑。
自市总工会召开工资集体协商“建制攻坚行动”大会后,绥电公司工会开始积极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几个月来,在协商中,职工方代表提出了许多关于背靠背薪酬制度、薪点兑现、绩效评价、人员配备、岗位调整等个案问题,公司方代表客观地进行了解释和答复。职工方代表也通过工资集体协商更好地学习了《薪酬管理制度》和《绩效评价管理办法》,增强了与公司职能部门的沟通与理解,通过双方的坦诚沟通,对基层员工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如D级员工的设定与评定、个人薪点的计算、加班费的发放办法、年末集中发放绩效奖励等,公司方从集团薪酬发放指导原则、工资发放进度和利润等方面进行了客观、中肯、翔实的解释。几轮协商之后,绥电公司在工资方面的劳动争议、问题疑义少了,劳动关系呈现出协调稳定、和谐发展的良好态势。
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是一项法律性、政策性、业务性非常强的工作,涉及企业收入分配政策和利益格局的调整,涉及相关劳动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监督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单凭工会一家单打独斗是很难推进的。在开展这项工作之初,绥电工会就找到了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的难点和重点,主动出击。首先,工会将市总工会下发的“建制攻坚”文件以党政工联合发文的形式在公司领导班子中传阅,在党委中心组学习中列入工资集体协商的相关内容,并在每月一次的党群工作例会上作文件宣贯和工作布置,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目的和意义。其次,工会主席与总经理和党委书记深度沟通,汇报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的工作要点和进度安排,取得了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积极构建了党政主导的推进工作格局,党委书记在重要场合对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予以强调,总经理指示人力资源等相关部门要全力配合此项工作的积极开展。同时,绥电公司还制定下发了较为周详的工资集体协商《实施方案》,分为宣传发动、协商准备、召开协商会议、备案公示四个阶段,重点把握推选代表、发出要约、草拟合同文本(草案)、开展协商、审议通过、备案公示等环节。
绥电把“攻坚行动”的重点放在准备阶段,成立了组织机构,制定实施方案,广泛宣传发动,努力营造了和谐协商氛围。同时,多次与工资业务部门磋商,与主管领导沟通,科学确定协商内容,认真推选协商代表,主动向行政发出要约,得到书面答复书后,组织代表细致研读薪酬制度,培训代表具备“会谈”、“敢谈”的素养,为顺利开展协商做足了准备。另外,针对不同层级职工的利益诉求,立足于解决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本着重点突出、回应热点、不回避敏感问题的原则确定协商内容,既重视协商薪酬结构、发放原则等基本内容,又注重协商加班工资、岗位绩效工资、绩效评价等敏感内容,也注重协商企业最低工资标准、发放时间等保障内容,同时还积极探索协商工资发放进度、绩效奖金二次分配等激励内容。在协商过程中,公司工会还根据绥电特点,从不同岗位、不同层级推选协商代表,包含了部门经理级员工、生产值长、一线运行及检修职工、女工代表等,他们来自基层,劳动定额是否科学,绩效分配是否合理,他们最有发言权。他们参与协商,可以让广大职工在薪酬管理上有话语权,切实发挥民主权利,调动和激发广大职工立足岗位、乐于奉献的积极性,也可以让公司方全面了解现行薪酬管理制度存在的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可以说、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扁平化管理、面对面交流,对于行政管理部门来说,更是一次最有价值的工作调研。
严谨、务实的协商过程是工资集体协商成功的关键。在协商环节,一方提出了协商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另一方就对方的要求及时做出回应,在商谈共性问题时也会自由发表意见集体讨论,如加班工资、岗位设置、绩效二次分配、工资进度等很多协商代表都提出的敏感问题,公司方不回避、不搪塞,积极进行政策、制度解读、对疑难问题给予明确答复。在讨论环节,双方代表协商后,将达成一致的归纳形成《工资集体合同》草案,代表们逐项、逐字、逐句讨论合同条款后,双方代表签字。在审议备案环节,公司工会召开职工代表组长联席会,征求广大职工代表意见,审议草案,通过后双方首席代表签字形成正式合同,并及时备案公示送审。
在绥电公司开展的推进工资集体协商过程中,进一步彰显了工会组织的独特作用,广大职工看到了工会的作为,认可了工会的作用。在最近一期的公司职工思想动态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职工认为公司工会正在由活动型向作为型转变,维护和参与的职能发挥得越来越明显,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企业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