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学英语吧,多数大人恐怕已经忘了学英语是怎么回事了。我们如果这样想你恐怕就能更直观地理解这件事。假使让你从头开始学一门新的语言----比方说法语,给你3-4年时间,利用你的八小时以外,每周2次,每次2小时。那么我你两几个问题:1、你坚持到底的几率有多大?2、你真把法语学得像模像样,到法国能自己生活的几率多大?
其实你的孩子学英语面临的是同样的境地,所不同的是他(她)不能放弃,而你可以说“法语其实对我也没什么用。”
从刚才的比方你可以想象,其实从头学一门新的语言是件十分不容易的事。我把它比作“吃大象”,就像吃掉一头大象一样需要做很多工作。那么怎样才能顺利地吃完这头大象呢?
在吃完这头大象之前,你的孩子会碰到以下几个主要的困难:
第一个困难就是能否坚持下去的问题。
你可以说“法语对我其实没什么用”,但你绝对不想听到你的孩子说“英语其实对我没什么用”。
那么什么能够帮助孩子几年如一日地完成这个学习过程呢?兴趣!兴趣!还是兴趣!如果没有兴趣,那你的孩子会从心里抵制学习,你可以通过家长的淫威把孩子按在英语书前,但你肯定不能每时每刻把他的心拴住,弄不好孩子还跟你玩儿“逆反”了。所以说一种有兴趣的英语学习方式可以让孩子把时间和精力两件事情同时贡献给学习。
但这还不够,当孩子取得一定成就以后,他的自豪和骄傲会把他的兴趣长久地维持下去,并衍生出许多其他良好的素质,比如自信、乐观、领导力、沟通和理解等等。
第二个困难是几年的时间你是否最有效地利用了?我看到过很多例子,孩子东一下西一下地学了好几年英语,回头一看,只吃了半条象腿。
其实学一门新语言这个工作挺艰巨,在开始的时候一定需要制定一个良好的计划,那就需要学校有一个非常有经验的系统,符合孩子的年龄和程度。不切实际地照搬照抄母语国家的教材之所以被证明不行就是因为兴趣和程度的脱节。
拿我们的六年级孩子打个比方,他的听说能力恐怕不如美国幼儿园大班的孩子,但你拿美国幼儿园的芭比娃娃的图画书来给你的孩子,他肯定会嗤之以鼻;但你如果拿美国六年级的教材来的话,孩子恐怕就一头雾水了。所以重新组合兴趣、程度和结构安排,使之循序渐进地推进才行得通。
学英语是个有技术含量的工作,希望家长们看到里面的“窍门”,帮助孩子又快又好地顺利把大象吃掉。